传统武术的技艺,主要是通过招法与劲力来体现的,因此,“招熟”和“懂劲”当是进“神明”之境的两个必要基础。
“招”有广狭两义:广义是指“动即是法”的招法;狭义是指构成武术拳械套路的基本结构,亦称“招势(式)”。这里所谈,乃指后者而言。
招势是习武者第一阶段的基础训练,《八卦拳学》作者曾借用传统气功术语中的“炼精化气”四字来说明其重要性。刚开始,习武者往往全身僵滞,“上欲动而下不随”,劲力拙蛮,“四体之作用不能尽合于力,力不能尽合于气,气不能尽合于意”。如此,则“全属浮虚,虽然扛鼎,何稗实用”。(究武:《谭腿之功用》)所以,习武者在这一阶段应注重包括桩功在内的各种基本功练习,并按照动作要求,反复进行招势练习。“传一法未熟,不传第二”,如果习武者对所练之技贪多而不精,极易发生偏差,日后则难以纠正。
这种习武中的初期功夫作用在于:第一,要使习武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受长期的砥砺,故又被称之为“易骨”功夫;其次,在技术上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练习。
招熟,既有单式动作的正确熟练,也包括动作连贯的熟练。习武“最要之点乃在一熟字,熟能生巧,巧即变化百端”“艺不熟不能用??不熟与不通者等。”(《大宏拳三晃膀拳谱刀法十要》)就“招熟”的基本内容来说,首先是习武先找形,动作要依规矩不可易;其次是完成动作周身协调,无乖戾僵拙。用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来说,就是建立起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形成正确的运动动力定型。尽管传统武术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功夫深处莫可言,可言之术皆筌蹄”的神明之境,但入门初始必须强调规矩,如“不参色相,不着筌蹄以迹求之,则失矣”。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熟”是一种以形求之的“熟”,即招势之熟,至于在此基础上由熟生巧,做到《大宏拳三晃膀拳谱刀法十要》所说“心能忘手,手能忘刀,进退周旋,不思而得,则熟矣”,即为“动即是法”之“精熟”了。
动作的招法与动作的劲力,两者是须臾不可分的,可以讲,招熟的过程也是劲力训练的基础阶段,在传统武术中也称之为“明劲”阶段。明劲,就是要求习武者通过各类基础功夫的刻苦训练,逐步把原有的虚浮蛮拙之力练换成一种周身一家的整合之力,这种劲力具有崩爆刚猛的外在特征(清乾隆年间的苌乃周形容其为“如炮燃”),故许多拳家称此为“刚劲”,俗称“爆发力”,湖南邬家拳名之为“突杀劲”。
这种刚明之劲是传统武术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如一个人的招势演练中规中矩,舒展大方,但没有这股劲的话,那么尚未达到招熟阶段的要求。刚明之劲是克敌的基础,因为“无柔则不能变化,无刚则不能克敌”,所以对于明劲历来受到习武者的高度重视。
河北省沧州孟村的八极拳有“练功八法”,第一条就是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其中“拙力”,就是指刚劲而言;红拳的拳理中也有相同表述:“一打刚,二打柔,三打连绵气不休”。据说著名形意拳家尚云祥年届古稀时还说:“我再有三十年阳寿,就再打它三十年刚劲。”由此不难看出刚明之劲在劲力中的重要性了。
达到了“招熟”的要求,不但使习武者的身体机能、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在技艺劲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功底。如果在这基础上神无旁骛地继续习武不辍,那么就开始进入“懂劲”,即练气化神的第二阶段。
欲知练气化神的第二阶段――懂劲
且听明日分解??
习武者,第一阶段要做的,是在打好身体基础的同时,培养起武德。
一些习武者,是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来习武的,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像武打片里面一样,甚至武侠小说那样,习得一身武艺之后,就能够飞檐走壁。一个打十个八个,那是不存在,他们的愿望非常简单与直接,练好身体就行。
但是也有一些习武者,是带着非常强的功利性去学武的,他们想要学习的,是能够攻击别人,能够对人造成暴力打击的武艺。
所以,正规的武馆,在教学的时候,给习武者打的基础,不仅是身体方面的,也有武德素质方面的。
真正的习武者,是能够通过武术,获得真善美。
能够在危难时刻,真正承担起保护家人的责任,而习武的追求,也是善良的,是要克服胆怯、懦弱、暴躁、懒惰等不良品种,真正形成勇敢、坚强、敢于与不平事做抗争的美好素质。
当然,除了武德教育,身体的基础锻炼也非常重要,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在锻炼习武者的心性。
第一阶段,就是我们日常“体育课”的进阶版:锻炼前,热身还是要做;运动时,也要讲究运动量,要符合身体素质特点,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有一些习武者的身体素质并不好,在第一阶段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别人跑两圈古城墙轻松不费力。他可能得跑得气喘吁吁,还比别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其他的训练也是如此。
而为了跟上进度,他们就得更加努力一些。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跟恒心,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可能连第一阶段就熬不过去。
也有一些习武者,本身身体素质不错,但是在第一阶段的时候,还是需要跟别人一样去熬。
别人做的基本动作,他也得跟着做,并且,还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姿势要做得标准到位,要能够比别人坚持得更为长久。把底子给打好,把基础给练扎实了。
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些枯燥,可能会觉得“过于简单”,但是第一阶段,如果连这种“自傲”的情绪都没办法磨下去,又怎么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武者呢。
而那些有着暴力倾向的人,也在这个时候,融入群体,接受熏陶,磨掉那些戾气,多些温和。
能够控制自己的怒气的人,远远比一头只会发怒的野兽来得强大。习武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掌握自己的心理。
熬过第一阶段,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武者,也就入了习武者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