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元帅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的观点

2024-12-27 11:26: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
曾几何时,拿破仑这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了很多人的人生警句。若说以它激励众人进取和创造精神尚无可厚非,但不应把它作为一种成功理论来顶理膜拜。
部队的元帅毕竟只能有一个呀,人人都去当元帅了,谁当士兵呢?退一步想,即使人人都想当元帅,是不是就是每个人都合适当元帅呢?这种用假象和表面现象激发大众的好胜心去争夺如此显赫的地位,大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之意,弄得人心浮躁,理想偏离实际,使得人们越来越不理性,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无法把握自己,无法自我定位。正是有了这种唯我独尊的野心,使得古往今来无数人不择手段,舍命相求。你看看,有多少人为考上状元从少年变成了白头,有多少人为争夺皇位大开杀戒六亲不认,有多少人为了当官发财丧尽天良……正是这种“元帅”梦的驱使,使得他们泯灭了灵魂与人格。
毋庸置疑,人是需要有理想有目标的,而且要志存高远,但是这个理想是我们经过努力所能达到了。所以,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好士兵,但不能说,不想当元帅就不是好士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如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尖锐地指出:“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待和学习成绩的要求可以说与现实完全脱节,这就注定很多孩子会成为失败者。”为此,他提出了“童年恐慌”的概念,他认为,童年的恐慌指的是儿童因为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和承受而产生的一种较强烈的较持久的焦虑心态。很多时候其实就是父母和老师将恐慌和不切实际的愿望转嫁给孩子。比如,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就寄希望于孩子身上能改变命运。有的则是吓唬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连扫大街的工作都找不到。”结果孩子在威逼利诱的情况下,带着沉重的负担去学习,是为了他人学习,而不是为自己学习。
在中国,成功似乎总是用一把标尺来衡量,“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为一种共识,我们会看到很多父母对哈佛女孩,剑桥女孩津津乐道。家长把高考状元奉若神明,对高考状元崇拜之至,对状元学校趋之若鹜!但有一个现象提醒家长注意哈佛大学这几年入取的一些中国学生成绩都不是很好,但是综合能力非常强的学生。甚至哈佛大学录取的一位中国学生竟然在班级中排名20多位,学校认为很一般的一个学生,但是经过哈佛大学的测试和考核竟然被哈佛大学如获至宝,招至麾下。我们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教育观念还不是很理性。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
元帅、状元之类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人群,只想当元帅当不好士兵的人,永不能成为元帅,也决不是好士兵。因此,要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认清自己,尽职尽责结合起来。普通的人才是社会的群体,其实,小草自有小草的独特,星星自有星星的光芒,太阳自有太阳的辉煌,世界的美丽正是建立在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和异彩纷呈的基础之上的!每个人各有优劣长短,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不必人人都做元帅。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干什么样的工作,如果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关爱家人,热心对待同事、朋友,我们就是幸福的人!即使一辈子做个默默无闻的士兵,谁又能说我们的人生是失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