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筑路兵感人故事

越多越好,要感人的,越多越好
2024-11-27 01:42: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2009年02月15日 星期日 02:01 P.M.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这条铁路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铁道兵十师有位叫邓广吉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乡的医院抢救他时,他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原总公司党委书记孙有礼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的儿子孙胜很小的时候就随他一起上了高原,儿子到了8岁的时候,还不知鸭子是长腿还是不长腿。 还有许多人的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过苹果,没见到过树木,下山时,到了西宁,见到杨树,大吵大闹要上树摘苹果。他们只知道苹果生长在树上,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许许多多的树木。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是累的时候,他不知不觉地得了病,后来死在了太原的一间病房里。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对局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悔,死了,让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他传给女儿的,不仅是创业的意识,还有江山的豁达和崇高,一种高山意识折射出的人生也当有如此的精神,渗给自己,也渗给了女儿 1974年,时为铁道兵四十七团副团长的王连清是第一批进入关角隧道的战士之一。 50年代,青藏铁路的修建第一次下马。经过14年头后,关角隧道由于风蚀水浸,隧道内积满了水。战士们打开封口,坐着林筏开始了初探。第一次初探,木伐就翻了。这似乎意味着部队在关角隧道会有一次恶战。 1975年4月5日10时40分,关角隧道出口30米长的边墙倒塌引起拱架倒塌,1600立方米的岩石落了下来,将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战员捂在了隧道里。洞中的同志为了抢险突围,关键岗位全部是干部、是党员,而让群众和新兵待在一旁。 新兵问:“为什么?”党员答:“这里有死亡。” 新兵们哭了,他们哭着求那些干部和党员们:“你让我们上吧,大家都在死亡的威胁中,虎口狼牙中,你们把一点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我们心里难受……”接着是一阵哭声…… 副营长吴德安在在氧气极其稀薄的绝境中,让大家不要惊慌,少说话,组织大家自救。 终于,洞内的同志在洞外同志的营救下,从死亡的黑洞中爬了出来。他们一见太阳,全部昏倒在地,隧道口躺倒了一大片…… 这条神奇“天路”承载几多感人故事 南国早报 2006-12-25 ■ 郭燕群 本报南宁讯 (记者郭燕群)12月23日,“广西政协‘同心’讲座”在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第六场报告会。应自治区政协的邀请,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作了题为《神秘的青藏铁路》专场演讲。 孙永福曾担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青藏铁路建设工作。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孙永福在演讲中,除了向听众讲述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全过程之外,还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人血书请战修“天路” 孙永福欣慰地说,广大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努力地说,打造着“精神高原”。 当年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方案时,曾经有人劝孙永福,青藏施工环境这么艰苦,就不要做了。还有人担忧,在“世界屋脊”上修“天路”会使人却步。然而令他感动的是,青藏铁路修建进行招投标时,很多建设单位表现踊跃。中铁十七局,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建设工程中担任重任。这次,中铁十七局来投标时落选了。没有中标,职工们很失望:“我们曾为老青藏铁路洒下汗水,现在新一段铁路要修建,怎能没有我们的身影?”参加投标的局长背负众望,回到局里竟无法面对职工。后来,这位局长找到孙永福,再三请缨青藏铁路修建,并带来100多人咬破手指写的请战血书,表达要上高原、要为青藏铁路修建做贡献的决心。 风火山观测站,海拔4700多米。40多年来,三代技术人员守望着这个观测站,收集了1200多万个资料数据,为修建青藏铁路解决多年冻土问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守望观测站的第一代人是该站的党委书记,他干了10多年后病倒了。临死前,他留言:“我死了之后请将我的骨灰埋在风火山,我要看着青藏铁路的火车通过。”后来,他儿子参加了这个工作。现在守在风火山检测站的第三代人已经干了30多年。 对付缺氧指挥长搞发明 在高原上,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人员的日常生活、施工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甚至稍稍不注意,都有可能丧命。但工程建设者们靠自己出谋划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当时,施工人员晚上起来解手都要走一段路。几万人在高原上工作,条件有限,多数工地基本都在荒山野外,工程人员们都住帐篷,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晚上起夜解手的时候引起感冒,由感冒转为脑水肿、肺水肿。怎么办?中铁十二局的指挥长琢磨出一个解决办法——造活动厕所。晚上将活动厕所推到营地和营地的门对接起来,让大家不经过露天就可到厕所解手,白天则把厕所移走,这样一来,就避免大家感冒、着凉。 四五千米的海拔,正常人尚觉得呼吸困难,更何况还要进行打隧道这样的体力运动。怎么保障工人们顺利施工?中铁二十局的指挥长想出办法,研制出高原制氧机在现场制氧,把氧气直接送到工地上去。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时,全线做了17台高原制氧机,使得沿线高海拔地区施工队伍的工作得到保障。 冻土路段正经受考验 令孙永福感到骄傲的是,截至11月,青藏铁路运送旅客95.3万人次。进藏27万人次,出藏31万人次。煤炭、石油、化肥、粮食等重点物资发送量逐步增长,有力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高原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已经运行了半年。今年进入第一个冬天后,曾有媒体报道,冻土路段有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这些情况对青藏铁路正常运行有什么影响?针对人们的疑问,9月份孙永福到西藏开会时,他特地从西宁坐车进西藏,感受铁路运行效果。“据铁路沿线最近的监测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路基的变形程度很小,青藏铁路冻土路段只有很小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路基有细微沉降。”孙永福斩钉截铁地回答,“总体上路基是稳定可靠的,并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正在经受寒冬的考验。”

回答2:

青藏漫笔之四感悟青藏精神
终于到了唐古拉山口!石碑上镌刻的数字明白无误的告诉我,脚下踩着的土地海拔是5231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50%,此时此刻,放眼眺望连绵千里,白雪皑皑的冰川,才能深切体会到“一览众山斜的豪情。
时值盛夏,山口的温度不会超过5摄氏度,带来的羽绒衣派上了用常想起内地正遭受几十度高温的煎熬,真有两重天之感。虽然高原反应强烈,但我们毕竟上来了。大伙很是兴奋,但又不敢大声叫喊,不敢快速走路,气还是接不上。
选景,拍照,一切动作都是在“一慢二看三通过”中进行的。 唐古拉山脉素有“中华水塔、三江源头”之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在这个世界屋脊上,常规的气象原理是不适用的。即使是夏天,也是一天有四季:一会儿狂风大作,暴雨滂沱;一会儿鹅毛大雪,冰雹交加;一会儿又已是雨过天晴,烈日晒烤。在这个生命的禁区,一般的人别说干活,连思维都慢了许多,常常突然就“短路”了,脑子一片空白。当初,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国内外都是一片置疑声。
现在,数万名筑路大军正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奋战在千里工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铁道兵”面前,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铁轨日夜在向拉萨延伸,“铁道兵”创造的青藏精神也在高原升华。
在青藏铁路采访的日子里,我时时刻刻感受到铁军身上勃发的、无所不在的青藏精神。
青藏精神就是“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从格尔木到拉萨,千里工程线上,我们听到了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
当青藏铁路上马的消息传开后,全路20多个工程局几十万职工群情激动,纷纷请战。有17000名员工的铁20局,七千多名职工写了决心书,报名上高原。他们中,有40多年高原地质、气象、冻土的观测研究者,有父子两代的铁路建设者,有上世纪70年代奋战青藏线一期西宁至格尔木又转战上高原者。各工程局的决策者都明白,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地质等条件,必须花巨资引进许多工程和医疗设备,这些东西下山后就派不上用场了。还有高原补助,后勤保障,环保等因素,干青藏线很难赚钱。但他们都义无返顾,挥师西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铁道兵”们为国分忧,勇挑重担的壮举,诠释了奉献这个词的真谛。
青藏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开拓性工程,其险其难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勘探、设计、决策经历了几十年的科学探索和论证。为了它,中铁西北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风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观测了40多年,取得了宝贵的数据。
全线投入数千万元,对80多个施工难点进行科研攻关,在冻土隧道开挖、支护、通风等应用技术取得新成果,已完成的工程,优良率在90%以上,43项被评为优质工程。如此艰巨的特大工程,至今仍然是零死亡,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青藏精神也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在现场,到处可以看到管理者对工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个工程局,项目部都有自己的生活大篷车,天天几百里往返格尔木,拉来新鲜的肉类、蔬菜、瓜果、保证“饭前酸奶,饭后水果”;还有医疗车、制氧站、高压氧舱、卫星电视。
工程到哪,铁通公司就把电话架到哪,保证职工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工会在全线展开了“工地生活、工地文化、工地卫生”活动。在很多单位,我们看到了党团组织的“青年读书角”“家庭影院”,他们还举办了“我爱青藏高原”摄影比赛和“放歌高原”声乐比赛,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
对职工关怀备至,对民工也是这样。指挥部有个硬性规定:民工日工资不得低于50元,在海拔4000米以上施工的民工工资不少于60元。此外每人每天还有10元的伙食补助,还有与职工一样的免费医疗,统一发放工作服装,劳保用品等等。一起过党团组织生活,一样评先进。使民工们感受到作为工人阶级新的组成部分的如同感和自豪感。
对环境,青藏铁路工程已到了苛求的程度。他们规定,工程取土石必须在500米以外,取后必须恢复原状。工程道路两旁都拉上一面面小彩旗绳子,车子绝对不允许越“雷池”一步。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工人看见一只受伤的黄羊,烤了吃了。结果。从个人到工区,从项目部到工程局,劳动竞赛的环保分全部被扣光。“损失”奖金300万元!工人们戏称,这不是黄羊而是一只金羊。如此,谁还敢嘴谗呢?为了藏羚羊产仔,12局停工20多天,损失数百万——在铁路沿线,到处可以听到人与动物和偕相处的感人故事,到处可以看到保护生态的良苦用心。这一切,已成为一种行为的自觉。
在青藏线采访的日日夜夜,我的情感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灵受到极大的洗涤,思想受到极大的教育。世界屋脊上,战斗着一群最能吃苦,善打硬战,无坚不摧的铁军。有了他们,火车开进拉萨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