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很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的原因是D,资产阶级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2)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生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远不能满足俄国粮食的生产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背景: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4)国际环境:工业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统治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5)思想基础: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6)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7)改革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8)农村状况: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发展,许多地主为增加商品粮食的生产,开始剥夺农民的份地,只付给农民口粮,逐渐破坏了劳役制的基础。有些地主为增加收入,把劳役租改为代役租,农民为支付代役租而去城里谋生,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某些富裕农民还力图用金钱赎取自由。封建农奴制日趋瓦解。 农奴制危机的加剧破坏了地主经济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经济占据优势、农民的份地制度、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等。特别是农业中雇佣劳动和机器的使用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农业危机,而且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在农民阶级中,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贵族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中、小地主陷于破产。在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和经营自己庄园的资产阶级化贵族地主。
9)改革结果: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和富裕的农民阶层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不能再为地主和富裕的农民阶层服工役了,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在工业中,农奴劳动已完全被雇佣劳动所代替。尽管这些雇佣工人主要是向地主和国家缴纳代役租的农民,但是,在对于企业主的关系上,他们毕竟还是“自由的”劳动力出卖者,是在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关系。
综上所述,当时的俄国政府是贵族、地主和新生的富裕农民阶层三位一体的资产阶级力量,但是年轻的富裕农民阶层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政治气候,作为贵族、地主的拥护者,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上层建筑的政治影响力。而当时的贵族、地主为了最大限度维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中央集权统治,并没有提出自己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日本明治维新
1)社会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2)领导力量: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3)政策措施: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例: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5)维新结果: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 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政府是军阀、官僚贵族与资产阶级(财阀集团)共生、共进的政治结合体。
选C
A日本没有赎买土地,俄国农奴购买土地换自由身。
B答案有问题吧,改革和革命本身就不是一个档次。
D不会,如果没有形成政治力量何来资产阶级改革?
这是排除法做的。
要理解的话,的确是C是他们共同的相同点也是最大的相同点,皇帝都还在位。。。
俄国1861年 农奴改革、
是农奴用赎买的方式获得人生自由和一块土地、
日本的土地改革没有、
日本没有伴随革命运动、因为它的改革是在新政府上台后由上自下进行的、
俄国爆发了1905年革命、在这之前还有许多民间活动、如 民粹党 还有刺杀皇帝的活动、
选C、
日本是明治政府的改革、俄国是沙皇的改革、
D对俄国不成立、俄国当时仍是个封建国家、1861年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的统治、
故其性质是封建国家的改革、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恢复自由要赎买土地。日本没有。
日本和俄国都是资产阶级改革。他们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亚历山大二世,明治维新。
D,资产阶级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因为,无法行成力量与封建势力抗衡,导致封建势力的残存,所以就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