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措施:经济政策转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望取代目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发生严重通胀(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通胀率都在8%左右);另一方面,当前经济运行并没有出现过热,所以宏观调控目标在防通胀的同时也要兼顾保增长。 如果确认经济增长已经回到常态,那么刺激计划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有所微调
应对通胀应对手段
1.市场手段
收紧货币政策仍是应对通胀的首选。运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共市场操作等市场化政策手段治理通胀压力,成了当前央行货币主要政策。为此,央行在10月19日决定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基础上,又分别在11月10日和11月19日先后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0.50个百分点,是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的历史高位。但鉴于目前CPI的上升惯性与波动趋势,预计未来央行仍将继续适时采取加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政策手段来治理通胀。
2.行政性调控手段。
本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四项措施”,几天后又出台了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可见国家有关方面对物价稳定的重视及控制物价的决心和力度。
运用市场化政策手段来治理通胀,可能会因货币政策传导出现偏差或不畅而产生时滞效应。此时适当采取行政性调控手段可以有效遏制CPI中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势头,短期内也能阻止通胀压力的上升,改变人们对通胀压力还将继续上升的焦虑与预期。出台针对物价稳定和保障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甚至采取行政性调控手段,对短期内缓解物价上涨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本上升压力、减少通胀对当前保障民生的实际压力将影响深远。
3。加强资本账户控制,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26日公布10月份数据显示外汇占款为5190亿,达到26个月来新高,减少外汇占款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负面影响,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
说来说去不就那几句话 倒要做的时候还是不成功
铲除腐败打击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