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2024-12-12 16:00: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方面,这对中国有利:

1、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2、人民的生活已经实现了从贫困到总体福祉的历史性跨越,并且正在朝着总体福祉的目标前进。

3、经济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从不平衡向相对平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4、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由弱到强,跨越式发展,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对国家不利:

1、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2、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和法律法规的挑战。(二)城市化进程中乱占耕地现象严重,造成城市土地占用过度扩张而造成的农田破坏和占用;城市化、重建和拆迁过程中政府控制不力,导致许多城市发生违法建设,获得国家补偿极为普遍。

3、各种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社会矛盾正在加剧)。

4、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规模大而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由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变化)。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

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上的。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近40年的经济增长确实称得上是一大奇迹。

从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而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9660元人民币(近88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从社会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诸多辉煌成就。

三、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以碳排放减少为例,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最近十年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将近41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显然,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初显成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回答2: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主要如下:
一、对中国有利的一面:
1、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2、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3、经济结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巨大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4、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由薄弱到明显增强的巨大飞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二、对国不利一面:
1、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及法律法规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导致城市占地扩张过快对农用耕地的破坏和侵占; 城市化改造拆迁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控制软弱无力, 导致不少城市出现私搭乱建, 套取国家补偿款项的事件极为普遍)。
3、各种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出现社会矛盾加重)。
4、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表现便是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工业)。

回答3:

观察中国经济问题,要注意到“总量”和“人均”两个方面。2000年中国GDP达到89004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超过100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可观。如果按购买力平价,也就是按国际共同价格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还要提前。但是,现在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头两步,并不是走完了现代化全程的2/3。大约还要经过50年左右时间,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对于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10年,中国经济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2010年GDP比2000年增长1倍。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虽然有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不利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慢于上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可以达到,明年仍有可能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今后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水平,而不仅是GDP总量的低水平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注意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一是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有近期的问题,也有远期的问题。90年代以来有两个基本情况:一是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这带来了过去所没有过的相当多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现象。现在不少农产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很难再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农业单产并不低,种粮不赚钱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达不到规模经营,单纯务农很难使农民富裕起来。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农业季节性的特点,许多地方是“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许多乡镇企业面临生产过剩和销售困难,初始阶段那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应该包括乡镇企业。从长远来说,农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工业化和城市化,靠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这样说: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步点在城市,最终落脚点是在农村。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推进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了推进城市化,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限制农民进城的政策需要改变,同时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保持社会稳定。 第三,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地区发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论东部还是西部,省、自治区内部各市、县之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是各个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政策要强调两个大局。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一个大局,这个政策要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是放松或者延缓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仍然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开发和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条件,东部地区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也是一个大局。西部地区不实现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性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把可持续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环境。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人口问题过去是两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现在应该加一句话:注意老龄化问题。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占10%。西方国家在人口基数小、经济发达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了老龄化,尚且遇到很多问题。我国在经济不发达、人口基数很大的条件下,在很短的时期内进入老龄社会,困难更大。老龄化会带来“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问题,需要预谋对应之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环境保护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环境保护可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环境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对于环境问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按照“十五”计划,2005年经济增长5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比2000年减少10%。经济发达国家在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治理环境,我国在人均不到800美元的条件下开始大规模控制环境污染,难度更大,要靠长期努力。 第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回答4:

中国终将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最后雄霸在世界东方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