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筋保护层指的是,受力主筋到混泥土外表面的距离。注意这里的“主筋”一词的用意特殊,因为比如有人对围住受力主筋的外围箍筋提出疑问,箍筋尤其是箍筋的转角处理混泥土表面的距离肯定比内边主筋到混泥土的距离(也就是钢筋保护层)短,这个时候的箍筋的保护层就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了,其实这种情况大可不必考虑,因为保护层包混的是一个“面”或者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
(2)保护层作用: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版,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3)。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保护层指的是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即主筋的外皮到砼外边的尺寸! 具体看一查看平法图籍03G101-1中33页规定,板、墙、壳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最 小厚度表中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于15mm。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应为箍筋或外侧分布筋而不是主筋。
其作用如下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板,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钢筋保护层是混凝土中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离,一般梁柱类为25MM、板类为15MM、基础迎水面为40MM。
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
-----摘自百度知道。
钢筋保护层测试仪是一种轻巧坚固的仪器,采用电磁脉冲法非破损地检测,抗干扰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