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芥子气:化学名:-二氯乙硫醚,常温状态:工业品呈棕褐色无色油状液体,气味:大蒜气味。
氮芥:化学名:三氯三乙胺,常温状态:工业品呈浅褐色无色油状液体,气味:微鱼腥味。
路易斯气:化学名:氯乙烯氯胂,常温状态:无色液体,气味:天竺葵味。
结构:ClCH=CHAsCl2,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战争使用状态:液滴态或雾状,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