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这个词有的人很熟悉,有的人却很陌生。
焦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焦虑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情绪。但如果你感到晕厥崩溃,突然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心跳加剧,喘不过气,大汗淋漓,胸闷,浑身无力,手足还会有刺痛感,那么你就应该重视起来了,这是明显的重度焦虑表现,对人的健康非常不利。
贝克及埃梅里(BeckandEmery1985)认为,焦虑是个体感知周围事物的情绪反应。若个体高估了某个情境的危机,同时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就会出现焦虑症状。
那么引起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分为以下4点:
1、认知模式:当我们在心里告诉自己:“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心。
2、逃避模式:我们会越怕什么越躲什么,越躲什么越怕什么,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和固化的心理阴影。
3、隐藏模式:很多人想做群体中的老好人和优秀的人,害怕发生冲突,担心得罪人,活的小心翼翼,这些也形成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4、生物因素:身体内部尤其是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分泌不足或过多,出现失衡造成的情绪焦虑。
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调节焦虑?
1.珍惜和忍耐不完美:
现代技术使得我们更加注重对完美的需求,但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真正的完美,所以努力学会理解、接受不完美,并与之和谐相处,这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比如,不必要非得在某个期限之前做好一件事(拖延症除外);降低自己对外界奖励和荣誉的依赖性;不用外部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我价值等等。
2.限制感官通道受到刺激:
我们经常会同时“享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通道的刺激,如果没有这些刺激,很多人会感到无聊、空虚。
比如很多人就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实则过多的感官刺激会给人带来严重的焦虑。建议限制感官通道即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情,比如吃饭时就吃饭,看书时就看书。
3.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
我们以为只要夜间入睡,就意味着进入了放松状态,而事实上还有很多人会把白天的压力带到他们的睡眠中,影响睡眠质量。针对这个问题的建议:其一应尽量早睡;其二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舒缓音乐。
4.学会放慢速度:
我们当前的文化往往强调速度,强调同时处理多重任务,但当我们处在快速模式中时,就会紧张不安,高度警惕,自然会引发压力和焦虑。我们可以尝试放慢,比如开车的车速,讲话的速度,办事的速度,同时尽量减少一心多用。
不要拖延:有拖延症的人往往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下才能完成任务,而这些刺激往往会产生有害作用,包括提高焦虑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一周中选定几天,努力减少拖延,并慢慢消除拖延作风。或者先找一些比较容易实行的任务,尽量不拖延,尝试早一点处理。(可以参看《终结拖延症》)
5.减少玩手机电脑的次数:
电子邮件、短信、社交软件等现代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推高了我们的焦虑水平。
三冬暖建议大家可以试着在某些时间段,将自己从这些现代技术中解放出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比如限制上网时间,家人在一起不看手机等等。
6.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如果我们不顾自身能力的限制,想竭力完成自己所有的工作,就会拉升我们的焦虑水平,甚至会引发疾病。有时候我们只要做到尽力就好,量力而行,不必强迫自己。
7.接受不确定性:
人们往往容易在不确定性面前感到非常不安,高度焦虑,这是人的本性。而我们目前就是生活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它、接受它,调整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
比如,你可以集中精力想象一下生活中那些值得你感恩的事情,通过这种训练,你能够以健康的、建设性的方式去看待不确定性,从而调整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
余下的几点参考:
如何自我调节焦虑情绪?13种方法让焦虑不再缠身
我觉得焦虑就是有点烦躁不安的感觉,但是造成焦虑的原因其实是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压力大。
焦虑状态分为较为严重的焦虑状态和情况较轻的焦虑状态,前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进行调整;后者可以进行自我调整,如:1.坚持运动;2.多晒太阳;3.自我放松法,调整呼吸,放松想象等。若患者无法通过自我调整缓解焦虑,情况达到一到两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