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初到地方后,除和单位同事搞好关系,尽快融入地方大环境之外,每一个新的单位,都会有考核你的时机和平台。“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有所准备的军转干部就能抓住一瞬即过的机会,用自己的专业实力来说话。
时刻“精进”专业
英裔加拿大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畅销书《异类》里面提出过“一万小时理论”,其中不少的案例让人不得不信服,包括甲壳虫乐队的训练,盖茨的编程训练,还有一些运动员、棋手等。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在一个专业领域成为顶尖的专家,总是绕不过一万小时这个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转业后给自己一个定位,精进你的事业,会为职业发展增加更多筹码。
回地方之后,想要在单位有一席之地,你需要持续完善在知识结构上做出艰苦的努力。不能只盯着具体的操作层面,而要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此时,自学、进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懂得抓住机会
曾经听过一位优秀的转业干部介绍经验,他说,从副师岗位转业的时候,被安排为单位的虚职。有一次单位搞民主投票,场面一度比较混乱,这时候他就和其他几个副职一商量,及时叫停了唱票流程,上台讲了关于如何看待民主投票这个问题的一大段话。因为,他在部队是长期搞政治工作的,关于民主投票这些东西是最熟悉不过了,讲得当然也非常好,一下子,令全单位上上下下刮目相看。很快就被调整为常务副职。
河北有位环保局长,转业后最开始被接收到某市城管局,从事城市环卫工作,整日与环卫工人、马路为伴,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垃圾、臭气熏天的粪便,从搞接待到搞环卫,一般人难以承受其间落差。但这位军转干部,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主管的机械化清扫、粪便处理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他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事迹,被大家广为传颂,用“小扫帚扫出了大民生”。在他的带领下,该市的市容市貌有了大的改观,他本人被评为“全国模范军转干部”,令人敬佩。
这些事例都说明,作为转业干部,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懂得抓住时机,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中的形象。
克服胆怯心理
如何克服对未知的恐惧,这对于转业干部来说,是转业后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有的军转干部由于对新环境陌生,对业务生疏,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办错事、说错话,凡事缩手缩脚,时间一长,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其实大可不必,适当放开手脚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转业干部老刘,最初被安排在一个单位当调研员,一次单位来了位老人,哭闹着反映问题。这时,老刘出来热心接待他,并利用自己在部队的丰富经验,和老人谈心聊天,沟通得非常好,并及时帮助解决了问题。这件事情,立刻让单位的领导对他另眼相看,大家很快发现,老刘做事情非常认真细致,经过他手中的工作,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他说:“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很快,老刘就被调整为正处实职。
军转干部应该正视自己所独具的素质优势,勇于接受现实,积极应对挑战,大胆工作,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有任务,就要高标准去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做到自己满意了,再去交差。干过了,干好了,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感到实实在在的长进。
来源:中国退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