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自己的能量充足,换句话说,你自己要好好的。
在知晓亲近的人生病,遭受的挫折,也会有相似的情感,会担心伤心会寝食难安,甚至也会病倒,这也就循环出更多的相互的担忧。
如果把我们比作电池,遭受实际挫折的他们,不管是经历病痛还是心灵上的折磨, 在这一刻,他的电量不足,甚至是低于10%,急需充电,没办法用平时他们满格或者能量足够的时候的方式去相处,这时候他会想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体贴,更多的照顾,更多的理解。
而同样,在我们身上,如果能量的弱小,又或者是不足,也需要别人的爱,那这里面便平衡不了。
没有办法满格,也尽量稳定着情绪和状态,在这一方面,自己的无力感和疲惫才不至于让自己困扰。
吃好喝好保持健康保持情绪稳定,和其他朋友倾述……
你会在食物他人那得到能量的补充,每个那么一小点的汇入,也会使自己积攒起来力量,而促使自己能够给到电量严重不足的他。
二、了解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解自己能做的和做不了的。
我和她在医院见面的时候,有朋友打来电话,问她的情况,充满了满满的积极和乐观,随后对此不再谈论, 讲起了很多自己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朋友的热烈。我想,嗯,她想让她开心。
一旁的父亲从作为她朋友的我到开始,就一直没有怎么插话,眼里并不见很多疲惫,相反时刻保持着乐观的话语,他说,坚强点,没关系,这个没什么。我想,他想给她力量。
我们用着自己的方式给到别人支持,同时又害怕着这些是否足够。
事实上在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安慰的时刻,我们一直很生涩。
朋友的姑姑得了癌症,她家人一直让她打电话去问候,她打不出去,她跟我说,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内心担心又害怕。
因为一直没有问候这件事也害怕着别人觉得冷漠,事实上,她难受又无措着。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感受死亡焦虑,或许对痛苦隔离是自己的最优选择。
世界上没有一个标答去告诉你到底应该如何去安慰他,无论是滂湃的感情,生涩的处理,还是不知所措的表达,这些都需要对方直接感受到你的真心。
这个时候,身在痛苦中心的对方来说,很难又或者是没有能量去提炼到你背后的关心, 以对方需要的方式,又或者没办法知道对方的需要,就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告知,我担心你,我想给你力量,这也是有意义的。
在这个时候我们仍会有很多无措,在于没办法控制变化,在于我们能力有限。
或许是自己没有时间去陪伴,或者没有强大经济去帮助,或许没有办法去分担痛苦……
但这些都没关系,他需要你并不在于他期望你,你想帮助他不在于去做无法完成的事。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看到自己能做的,抱有努力的真心,是最大的安慰。
三、即便他没办法积极起来,自己也要传达出积极和希望。
我本来并没有想写这一点,但最近她告诉我,她心情平稳了很多,虽然很多原来喜欢的事情做不了了, 但是她想去发现新的能做的可能。
她说谢谢我的鼓励支持,即便我自己不认为我帮助上了什么,更是她自己本身的力量让她转变。
但我仍动容和喜悦,因为她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感受到了她身上之前暗淡下来的光又闪烁起来。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里面说,重要决定的美好常常有其深刻的根源。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
我们无法改变其变化,但看待的视角会使人获得拯救。
《人间世》,这部国产医疗纪录片,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常年陪伴记录下来的真实人间,即便许多情况残酷现实,但展现的温度,鼓励,善意,支持与关心,也带来了很多希望和灿烂。
向死而生可能就在于,越接近越深切体会其意义,也越丰富其人生。
实际点、大花钱的时候 能帮则帮
那为一个父亲得了重病的朋友,那你咋安慰呗?对不对?你从妈妈看呗,别着急呗,是不是你就跟他讲呗?你说现在疾病科学发达了,疾病都没有事,没准明天就好了,对不对?如果要是得了,实在是不行,没的病了,那我觉得你就应该劝他脱离现实了,你就不要给他希望了,对不对?你告诉他人,早晚有一死啊,或者死于青山胡说的红毛,我是不是你跟她讲呗?你说谁不离开谁都离开得了疾病,也没有办法,那什么生物寿命都在那,注定这你跟他讲,跟他唠呗,是不是他他要不严重?你就别吓唬她,你就告诉你好,那老严重,你告诉他,别给他希望,对不对?你给他讲,让他接受现实,别人家的父亲走了,更接受不了,所以说嘛,这玩意儿就这么回事儿,怎么换人看人家怎么说了?是不是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所以说,所以说说还是什么技术?不要想太多,想说啥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