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对农业的影响有哪些?

变暖使家乡农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5-02-01 23:39: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按照气象学定义,当某年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0.5摄氏度以上,这个冬季即可视为“暖冬”。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今年冬天是不是暖冬,但人们普遍感觉,温度比往年高了不少。

  据河北省衡水市的一些农民介绍,今冬气温比往年偏高,小麦早早地长出莛儿来,特别是实施秸秆还田的麦地,由于地温较高。养料丰富,旺长现象更明显。俗话说,“麦无两旺”,如果小麦在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到影响。为此,农民们不得不浇一次“冻水”,将小麦长势“冻结”,以达到稳产目的。

  农业专家认为,暖冬对农业生产的不利方面还体现在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对春耕。春播不利,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同时暖冬还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3月末4月初,正是农作物出苗期,暖冬使农作物旺长,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崔读昌认为,暖冬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春季。
  他说,暖冬通常会导致三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冬小麦生长过旺;二是耕地失墒严重;三是病虫越冬率高。冬小麦等越冬作物,在暖冬可能不会停止生长,发育过快、过旺,正常的生长期被打乱,缩短了生长期,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
  冬天温度高,蒸发量偏大,对土壤的水分保持很不利。今冬温度居高不下,可能会导致虫灾的发生。
  他建议在春季应进行“三查”,在此基础上采取三种措施减少暖冬影响。首先查看冬小麦是否生长过旺,在拔节前,可以用碾子压麦,以减缓和抑制旺长。其次,查看墒情,如失墒严重,应提早浇水,一可保墒,二可使麦田减缓升温,抑制麦苗过旺生长。第三,及时查看病虫害,今年虫害发生时间可能会提前,正常年份4月发生的蚜虫病害等,今年应早加提防。
  至于蔬菜种植,崔研究员认为,从苗床移植入地时,要适时,不要过早,以防降温危害。在北京郊区,甘蓝原来是4月上中旬移植,现在,有人3月就移植了,他认为应适当晚些。
  暖冬对渔业的影响主要在特种养殖,因其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像养殖虾,在暖冬气温的影响下,可能会提早出现一些病害现象。而网箱养殖等规模化渔业生产活动中,一些病害也可能较往年更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