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的起源由來.. 一、劍道的開端 日本自古就有刀劍使用,有許多武器之中,刀劍因有其兩種意義,而被特別重視,其一是刀劍本身為武器中的靈魂,不論作為防禦或攻擊,刀劍都是必要的用具。由於是戰鬥不可或缺的東西,其使用方法自古以來就有各種研究。隨著使用方法的變化,刀劍的製作也隨之改變,從刀劍的歷史來看是顯著的事實。刀劍另一種意義是如同祈禱、祭祀、神祐等的象徵性效用。研究古代神話和傳說就不難了解。作為三種神器(帝位的象徵,歷代日本皇帝繼承的三種寶物)之一,如有祈願或還願及奉獻刀劍於神前,以及將軍的任命也賜予寶劍等等來看都是這種意義的確證。 日本刀演變成近代的型態之前,古代日本大都使用中國式刀劍。西元第十世紀,日本歷史是貴族中心的政治。政治紛亂,於是地方土豪為了保護土地不得不聚眾習武,武士於焉誕生。武士遂致力於刀法、劍法的改進,由於中國式劍法改變為日本式劍法。安平時代中期至末期的前九年、後三年之役,以及保元平治之亂,增加實戰經驗之後,形成了日本獨有的劍法。即今天日本劍道的基礎。 這些歷史也影響刀劍的製作,先前的平造形、直刀形中國式刀劍,由於有稜線或帶彎曲的日本式刀劍取代。到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已成為純粹的日本刀。 古代刀劍的稱謂大和時代稱為<多知加伎>或<多知宇知>。奈良時代採用擊劍的字眼,但發音仍為<多知宇知>或稱做<平法>。在安平時代則稱為<太刀打>。 二、劍道的發展 將劍道的歷史粗略加以區分,可分做:自刀劍開始帶有意義的時期至明治初期;自廢刀令實施的明治時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後迄至大戰後的現在三期。 由於武士的出現自中世<間倉時代>以後,在武士階級支配之下形成了新的社會。迄至近世,武士是社會活動的主角。自源賴朝以勤儉尚武為指導精神施政以後,其政策成功造成刀法盛行,而其教習法也逐漸統一起來。由於相繼發生戰亂,大家都認識刀劍操作和訓練的重要性,於是實際反覆其練習。 室町中期以後,也是戰亂的時代,不單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都競相習武,有的是要自衛,有的要做仕途高升的墊腳石,於是劍道風氣越來越盛。所謂劍道師範者也產生,劍法也被整頓統一起來。自此出現明確的流派名稱,甚至也有分派產生,當時的劍道諸流派之中,作為始祖而具有代表性的有神道(當)流、影流、中條流等。 當時了劍道練習方法,因為還沒有防具和竹劍,以無任何保護物的面和手用木刀練習自無法自由地打擊。各流只做形的反覆練習,進擊至靠近對方面前即停止,不再繼續打下去。由於經驗的累積,能擊至愈近皮膚其技術就愈優秀。室町時代以(兵法)稱呼劍道。 早就有(孫子兵法)和(吳子兵法)等書流入日本,而古代有(平法學)這個詞,可能這些是造成稱呼(兵法)的原因。但兵法這個詞,包括行政法和作戰方法,不是單指一比一的劍術而已。宮本武藏(1584-1645)把包括行政的叫做(大兵法)光指劍術的叫做(小兵法)以示區別,這樣可能比較容易明瞭。 自江戶時代前期至中期,整頓封建制度之後,確立了階級制度。此時,劍道成為武士們必備的技藝,成為武士階級的代表物而遂其特殊的發展。隨之,也促進了其教習方法的形式變成相當整齊。此時其的劍道,同時也深深的受了儒家和禪宗的影響,增加武士所必須具有的精神和生活態度等道德上的要素,劍道即變成為技術的磨練和訓練武士的手段。這樣可以說,把文武兩道論所支持的劍道精神視為人格完成的方法了。 江戶時代中期(1710-1770)年,由直心影流的長沼四郎左衛們和一刀流的中西忠藏等的考察,出現頭盔、手套、護心等劍道防具和竹劍。於是取代了使用木刀形式的練習方法。出現了著防具用竹劍做實際擊刺的練習方法,此一方法不久即風行全日本。與當今劍道練習法已經很接近。那時正正是各流派分庭亢禮的高潮期,據說共達200餘流派。在江戶時代末期與國外接觸的機會增多,政治制度、階級制度激變國事又動亂起來。於是脫離實戰而逐漸競技化的劍道再度成為有實戰意義的武術。原來只為武士獨佔的劍道,現在商人和農人也競相加入練習行列,學劍的風氣空前盛行。德川幕府也為維持治安而設置講武所(武術養成所)從事武士的再訓練,此時對外流派的比賽也放寬,雲遊的修練者增多,各流派的接觸逐漸頻繁。把竹劍長度定為與現在相同的三尺八寸。這是在安政三年為了戒除好勝的風氣由講武所定的。在各劍道場受訓練的劍士,有的投靠幕府軍和官軍,有的只因意見不和到處劍鬥。在這混亂的時代中,有政治上大有成就的劍士,也有南征北戰大展其劍術的劍士,也有一刀不拔的劍士。在近代史上有相當正確的記錄可稽。於修氣練道上可予我們以精神上的暗示。 三、明治時代以後的劍道 進入明治時代,隨著歐美文化之傳入而從揚風氣鼎盛,日本傳統文化逐漸式微,劍道風氣也逐漸衰落。武士階級廢止後劍士即不復存在。尤其在明治九年廢刀令實施以後,劍道的重要性幾乎全失。為要副興衰頹的劍道,救濟劍士的生活,神原健吉作擊劍公演。其他也有許多人效法他,但都無法長久繼續。雖然是短暫的作為,能使劍道融合於大眾生活 中,對於挽救劍道的衰頹不無功勞。但後事有人指責這是把劍道當作娛樂,造成誇大比賽的風氣,降低劍士的品格,精神上、技術上都與劍道本質脫離。 站在現在的觀點來看,他們的動機可能是因劍法的本質為被一大眾所理解,把比賽分段落,藉此使觀眾容易體會劍道,而期能將劍法傳給後世。 明治十年發生的西南戰爭促進劍道的復興。因在戰場上,示現流訓練出來的薩摩軍把官軍殺得大敗。明治12年的警視局(後來敢稱為警視聽)正式採用劍道,地方警察也跟進,於是劍道風氣逐漸復興。警視聽聚集全國一流劍道專家於一堂,綜合各流派的優點,給予現代劍道的發展很大的影響。現在的劍道可分作警察、學校、一班社會三大集團。自明治初期至現在,警察劍道所期對技術上的法展期功績不泯沒。 明治28年武道綜合統轄團體成立大日本武德會,藉此與全國各地各流派聯絡,全國劍道呈現統一之象。而且創設範士、教士的制度而致力於指導者的養成,於是日本劍道步入急遽發展的大道。 與警察、一般人士的劍道發展同一時期,學校也採用劍道。這對劍道之普及即形成一股莫大的力量。劍道人口的增加,若把學校劍道除外,是無法想像的。自明治12年至明治15年只有幾個學校採用劍道教學,以後逐漸有許多學校仿效。經過幾次議會審議結果,於明治44年,決定用為中學校、師範學校的正課。從前只為武士中心的劍,或是部份貴族人士的劍道今天超越身分與地域,透過學校的傳授廣為普及,而產生劍道教育或學校劍道的範疇出來。 大正元年日本200餘劍道流派整理統一,制定大日本帝國劍道型(亦即今之日本劍道型),於是分成許多各種不同流派的日本劍道歸而為一,所謂"他流比試"逐漸稱做普通的劍道比賽。 自大正至昭和前期的劍有兩大特徵。學校間成立學生劍道聯盟,時常舉辦全國性劍道大會,區域地方大會以及學校對抗比賽。比賽人術增加為其特徵之一。 再一個特徵是向軍國主義低頭而變成戰技之一。迨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一傾向急遽擴大。斯時是任何活動都向國民士氣的高揚和戰鬥力的增強看齊的時代。歷史上只為個人休養修練的劍道,變成國家的劍道,亦即教育劍變成戰鬥劍道。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聯軍司令部以(武道被超國家思想和軍國主義所鼓舞利用,被視為軍事訓練之一環)為理由,命令劍道、柔道、弓道以及薙刀等各種武道全部自學校體育的教材中完全刪除,時一般人士的武道活動也全面禁止。 翌年1946,從事武道研究和普及發展達48年之久的大日本武德會解散,其財產被沒收,劍道似乎完全消失。 四、劍道的復活 1950年全日本竹劍必賽聯盟成立。戰後中斷的劍道在純粹體育活動的竹劍比賽的名義下再度復活。1952年中學、高中、大學也都採用竹劍比賽為學校體育的比賽教才,學校劍道始見曙光。稍後,日本劍道聯盟創立,作為體育活動的劍道再度起步,迨至1953年劍道被採用為學校體育教才,更加促進其發展趨勢。翌年解散竹劍比賽聯盟,統一為全國日本劍道聯盟加入日本體育協會。自1955年起也以正式項目參加國民體育大會。在戰敗後的禁止至復興的過程,當然有許多熱心知識不懈的努力始能有今天的盛況。現在修練劍道的人應該感謝他們所作努力之外,自己也要努力,透過劍道來鍛鍊身體,把劍道發展為優秀體育的一環。無論任何情況下都不該使劍道淪為被禁止的劍道。應該將使其成為能與"人生的目標"相關連的,能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劍道,將其流傳下去。 五、劍道之普及與國際化 現在的劍道無論在學校、警察或一般社會都比戰前興盛。尤其青少年的愛好者急遽增加。中小學生全國劍道大會也已舉辦。另外在戰前幾乎無法見到的女子劍道也很盛行。可惜儘管女子劍道人口增加,迄今女性指導者尚未出現。 日本劍道的隆盛也影響到國外,每年日本有許多指導者出國擔任指導和普及的工作。國外也有許多人來參加講習,有的人長期留在練習場。1970年成立國際劍道聯盟(IKF),每年舉辦國際比賽,努力於國際性的普及和發展。劍道已普及到世界各國的現在,對各種不同的人種、歷史、風土的民族應該如何教導,如何普及,成為新的課題。 1979年4月起變更劍道比賽規則、裁判規則,這是劍道復興20餘年之後的重要改革。我們已經積了不少經驗,除了應注意其實行之外,也要更加努力,把劍道發展成堂皇的劍道。 本文章取自於 『劍道教室』 一書 (原著:湯野正憲 岡村忠典)
满意请采纳
飞鸟、奈良、平安朝时期——日本剑道起源的传闻
最初创定剑法三个段位者“天地人”也就是“上中下”段的人,据传为二世纪初,日本景行天皇之子“日本武尊”。此说乃是记载于距此六百年后(712年)完成的日本最初之书《古书记》和《日本书记》上的,但书上的内容大多属于类似神话的传说,内容令人怀疑。
到第四纪中叶,在常陆国鹿岛的国摩真人,创出“神妙剑”的剑法,此即为有名的“鹿岛之太刀”,后世流派多源出于它。
第八世纪末,桓武天皇的皇宫大夫和气清磨,建立武德殿,武人于此练武,始自桓武天皇于至历代“平安朝”的天皇,每年的五月五日,在此举行“天览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