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中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育体制上我国实行自上而下高度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教育部制定全国的教育制度、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国家颁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来指导规范全国的教师任用、教师工资水平、教育收费和对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实行统一的管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全国80%以上学校由政府举办,近九成的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但是幼儿园及非普高的职业学校以社会力量办学较多。目前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基本上可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程度划分。从横向上看,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差距越来越大;从纵向上看,城乡教育两极化发展,各地区市、县和乡镇的教育实力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没有标准的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东部地区教育资源过剩,通过奥数竞赛、文体特长生等手段削尖脑袋往名校里面钻。城乡二元化的存在限制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存在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但是却都没有中国如此严重。
(二)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且不足
我国实行"谁举办,谁出钱"的教育运行机制,教育部办的学校由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各省和各地政府举办的学校由各自承担办学费用。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费用经费最高的北京市达到5836.99元,最低的贵州省仅仅为579.26元,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十倍。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还不足4%,直到2012年我国政府才首次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这也是相当低的水平。
(三)教育理念陈旧腐化
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教育体制的悲哀。政府的手伸得过长,地方政府严格得将学校划分成重点与非重点。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标准唯分数论,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入了多少重点高中,高中考入了多少重点大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来给教师发奖金,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技能,没有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自然出现不了杰出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进入大学,他们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大相径庭,造成他们对金钱、对社会现实畸形的认识。如今,大学里陈旧的教学大纲启发学生的是功利主义,灌输的是僵硬的意识形态,根本不能培育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
二、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改变教育理念,培养多元化人才
我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从小学开始一直强调语数外物化,甚至在高中大部分优秀的学生都是理科生,往往成绩不够理想的后进生都选择文科,大大忽视了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
我们应该将强调的"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转变到美国教育提出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路。①因此,首先应该从教育观念上改变,思想上树立新的教学目的。先成人后成才,以培养高素质,人格独立的学生为目标,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而应该让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让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政府承担更多的义务,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大量的财政支持,保障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明晰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之间的职权范围,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而在高等教育部分,政府则应该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引导,监督方面,去行政化,让内行领导内行,实行校长治校。对于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加以惩罚或者补救,以类似于社区大学作为辅助功能,放开教育的管制。
(三)改变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在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中,利用罗尔斯的观点解释更加有利:当各方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自然能力、理智和力量等情形的时候,也没人知道其关于善的观念,其合理生活计划和心理特征,各方也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或政治状况。
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的最大弊端
应该说我们国家这几年教育发展得比较快,教育制度也逐渐在完善过程中,但是相对于一些先进的国家、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说起步比较晚,在走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大众化教育直接面对人才市场,我们大学的响应速度比较慢一些,计划的色彩更浓一些。
我们国家现在总体要走向国际,我们在鼓励学生走向国际化的时候,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还有些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另外一个,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以后要做创新型的国家,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不尽人意。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是不能满足我们就业人数的需要,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大学生在就业上适应性上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以上这几个方面明显的表现是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不够,还要培养国际型、应用型的人才。高考从死记硬背,从应考的教育要走向创新型的教育,这中间有些学生不能一下子转变过来,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只适应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跟着老师去学。有的学生进了大学以后,如果大学管理不是很严格的话,学生就会找不到未来的目标,就很容易迷恋于网络,这是现在大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学生迷失了未来的人生方向,觉得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所以,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面找到自我,找到未来发展目标,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文化的认同感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同感很重要。
我们重视的更多的是技能性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做得还很不够。有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偏激,在处理困难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采取逃避的态度,有这样的问题学生如果在大学里面不能改变,那么走向社会以后就很容易被社会边缘化,很难进入到社会的主流,所以强调技能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加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建设者中的一分子。这方面也要强调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社会的承认,而不是只靠自己的学历去获得社会资源的配置。我觉得这种创业的精神应该是很强的,劳有所获才行,要按劳取酬,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奋斗精神,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获得更多自己生活和精神所需要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应该鼓励这些,而不是拿文凭作为一种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