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是中国现代工业诞生的标志

2025-01-28 01:00: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请注意:不是“现代工业”,而是“近代工业”诞生的标志。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初,终止于90年代中期,持续了三十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

洋务派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也可以称之为地主阶级开明派。他们与封建顽固派不同,敢于正视现实,承认中国在器物、技艺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使中国富强起来,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他们掀起了一个学习西方谋求富强的运动洋务运动,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设立新式学,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古老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培养了第一批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备了一支与传统的八旗、绿营、水师迥然不同的新式国防力量。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却使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朝封建顽固势力还相当强大。只有这些从封建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来而又掌握地方实权的洋务派能够有条件、有力量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是当时的半殖民地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条途径,则是民间兴办资本主义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规模很小,资金有限,力量微弱。单纯依靠民间力量兴办规模巨大的兵器工业、造船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以及轮运、铁路、电讯等事业,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没有这些工矿交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缺乏起码的基础。

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等形式兴办的近代工业,构成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主体,是中国近代化早期阶段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大力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这些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可能要推迟许多年,而推迟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很难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