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与套曲。
散曲 元代称为“ 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衬字,明显的具有口语化,俚语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曲概》中,把散曲分为三品,一曰深情,一曰豪旷,一曰婉丽。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
小令与套曲。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
生的体制。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
过曲”与“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
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
“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
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而
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①
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
者,也可“借宫”。②一般说来应有尾声。③全套必须
同押一韵。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
容,因此既可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散曲与诗、词相比,在诗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①
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
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
中,不能加在句尾。②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
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但是,
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③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
诗、词的偶句作对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
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变化中,具有端
饬严谨的气度。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
形式特点。总之,散曲是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
形式,比起诗、词来,它比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为
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