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贬吴的。
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是根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物,诸葛亮出山时周瑜早已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威名远扬,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赤壁之战也是周瑜一人指挥的,与诸葛亮完全无关,而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甚至捏造出一个“借东早缺风”的故事来,把诸葛亮写得象个神仙,按鲁迅的说法,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亩枣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君子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试想,如果他能正确的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
心态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迅睁拆,可以驰骋万里,但也可以践踏庄稼,需要我们用熟练的技巧去驯服。
心态是一股高山流水,可以滋润禾苗,也可以颠倒一切,需要我们用成熟的人格去为之引流。
李世民以其宽容的心态迎接着直言敢谏的魏征,君臣携手共同开创了名扬古今的贞观之治。
而曹操以其“宁负于人”的偏激心态获得了千古骂名。
由此观之,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际遇。周瑜,曹操分别有着自负和自私的心态,因此他们也只可能是一个郁郁而终而另一个遭人唾弃的下场。
良好的心态决定于一颗宽容的心,决定于一个成熟的思想。它是心灵的愈伤剂为你抚平心灵的伤痕。同时它也是生活的调味剂,使你的生活充满甜蜜和更加美好。
而偏激如同周瑜曹操的心态,犹如心灵的锈斑,这种特殊的“锈”传染力极强,会让一个人的心灵锈死而变成一个麻木的人,从而使我们的生活乏味,充满着仇恨和自私。
周瑜世罩,诸葛亮知识都差不多,周瑜总是败给困渗诸葛亮,周瑜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之人,既然生了周瑜为汪返脊何又要生诸葛亮与我作对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三国演义中虚构仿侍宽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备亮
周瑜和诸葛亮谈雹都是极富才华的人,水平相近。如果不碰到一起,那么都是非常成功,难遇敌手。人们形容两个才华横溢的人凑在一起,也会说“逞一时之瑜亮”。但是老天偏偏让他们在同一段时间,同一片地点出现,他们高傲的性格注定了只能有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成为另一方成功的踏脚石。就好比一狮和一虎,都是百兽之王,如果把他们放在笼子里,必定有一方要死亡。作为小说中弱势的周瑜,输给了诸葛亮,不仅让出了成为中国智慧象征的宝座,还会被嘲笑心胸狭窄,心中自然是无比愤懑,才说出“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对你有用,请帮我采纳。
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生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