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不说放牧的地方离家有多远,也不说放牧的大山有多深,牧童心里想的只是让这些牛驯服一点,不要乱跑扰乱我的心思就行了。圆圆的斗笠戴在我头上,长长的蓑衣披在我身上,它们不光为我遮挡夏天的暴雨,也将为我遮挡冬日的阴冷。那些成年的牛或立或卧,安静地隐藏在山坡上吃草休憩,而那些还未成年的小牛犊则穿行在附近的山林里追逐嬉戏,它们不时地用叫声呼唤激励着同类,人们眼中所看到实在是一副宁谧的田园风光、成为诗人千古讴歌的对象,但他们只是眼前这片刻的景物来取乐,有谁去关心过牧童的饥寒温饱和感受?
赏析:牧童是中国古代诗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牧童代表的是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但很少有人触及到牧童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而储光曦则为人们揭示了牧童的真实生活:一个年幼的牧童不怕路远、不怕山深,他所想要的只是让牛儿温顺一点、听话一点,不要到处乱跑,以便给他节约出一点点的时间,他要用这点时间干什么呢?诗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了圆笠、长蓑、暑雨、寒阴四个意象来代指,特别是“长蓑”最为传神,一件普通的蓑衣穿在身上就成了长袍,说明这个牧童年纪还很小,比成年人矮了一大截,而这件蓑衣不仅要给他遮挡夏天的风雨,还要为他遮挡冬日的严寒,那这个牧童身上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就可想而知了,穿不暖的孩子能吃饱吗?他是要用牛吃草的工夫采点野果充饥还是小憩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