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提醒患者注意的是,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医生的检查、监控下进行,最好不要擅自在药房购药后自行服用。
乳腺增生诱发因素较多,如月经不调、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抑郁、急躁、生活不规律等。乳腺增生也会有自愈倾向,轻度乳腺增生不用紧张,可以调畅情志,规律起居去除诱发因素,目前定期体检、注意观察。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西药
治疗乳腺增生病常用的西药有激素类、碘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传统的激素类制剂主要是用雄性激素来对抗雌激素,如在月经期前10天中口服甲基睾丸素,每日1次,每次5~15mg,经前停服,每个周期用药总量不超过100mg;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3~4 日,每日25mg。应用雄性激素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有一些男性化表现:多毛、嗓音变粗、痤疮等;另外还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头晕、恶心等。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增生病并非单纯的雌激素分泌增加,而是由于雌、孕激素的比率失衡,特别是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增高所致,于是主张用黄体酮治疗本病,以纠正雌、孕激素分泌的失衡,可在月经前2周开始用,口服黄体酮7~8日,每日5~10mg;或肌肉注射黄体酮每周注射2次,每次5mg,总量20~40mg。亦有人主张在月经间期用小剂量雌激素(1mg)口服,共服3周,于以后的月经间期再服,但逐渐递减,即减少用药量及用药次数,共用药6个月经周期。服用雌激素亦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副作用,有些患者病情反可加重,因此,应用此法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掌握好量和度。
近年来,激素治疗本病又有一些新的进展。由于激素受体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认识到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乳腺组织局部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及敏感性增高有关,因此,开始使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本病。如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可竞争性地与雌激素争夺雌激素受体,使雌激素无法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应用三苯氧胺口服治疗,每日2~3次,每次 10mg,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服用三苯氧胺亦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闭经、潮热、恶心等。此外,人们还认识到内分泌紊乱造成的乳腺增生病并不仅仅是卵巢内分泌激素失衡,而且还受下丘脑、垂体等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如催乳素及其他促性腺激素。使用溴隐亭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而达到治疗本病的作用,可口服溴隐亭每日1次,每次1.25~5mg,其副作用可见恶心、呕吐、眩晕、直立性低血压等;使用丹那唑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分泌,可用其口服治疗本病,每日3次,每次100mg,疗程1~6个月,副作用可见闭经、月经淋漓、体重增加、粉刺等。
小剂量的碘剂可刺激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分泌,纠正黄体期激素比率的失衡,以达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目的。碘制剂常用复方碘溶液或10%的碘化钾溶液。
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可用镇痛剂、利尿剂等。此外,亦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中医如何治乳腺增生病
中医将乳腺增生病称为“乳癖”。一般认为,乳癖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郁气滞或冲任失调造成,临床应予疏肝解郁,调摄冲任为大法进行辨治。
(1)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嗳气,胸胁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g,香附9g,青陈皮各6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延胡索10g,莪术15 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0g,橘叶、橘络各5g。
(2)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症状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治法:温补脾肾,调摄冲任。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仙茅10g,仙灵脾10g ,肉苁蓉10g,制首乌15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2g,鹿角胶10g,熟地12g,炮山甲10 g,香附10g,青陈皮各6g。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在上述处方用药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如乳房胀痛明显者,可加制乳没各6g,川楝子10g;病程较长、肿块质地偏硬者,可加莪术30g,八月札15 g;伴有乳头溢液者,可加丹皮10g,栀子10g,仙鹤草15g。
服用上述中药治疗时需注意:月经期暂停服用,经后可继服;妊娠期禁服,因中药的行气活血作用可能会诱发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急性全身性疾患停服,宜“急则治其标”,先治疗急性病变,待其痊愈后再继续治疗本病;伴有其他慢性病且正在治疗中,乳腺增生病亦需治疗者,处方用药需结合其全身情况,综合辨证,治疗时予以兼顾。
此外,在对本病进行分型论治中,还有其他一些新的思路。如有学者提出结合月经周期进行治疗,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即月经刚刚来过)服用调补肝肾的药物;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即下次月经前14天开始)服用疏肝活血的药物。这是根据冲任血海有着先满后泄、先盈后亏的生理变化,治疗上以调补肝肾者,顺冲任应充盈时益之;以疏肝理气者,沿血海应疏泄时导之,以达标本兼顾。据报道用此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中成药如逍遥散、小金丹等药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中成药,其中有些是根据民间验方从单味药中提取的,如天冬素片;有些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经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筛选了几味有效药物配制而成的,如乳块消、乳癖消、百消丹等。这些药物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服用方便,可以酌情服用。
乳腺增生的食物治疗法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30岁以前较为少见。
国内普查得知:大城市成年妇女检出率为10-15%,在知识女性中检出率达30%,甚至更高。西医多认为该病与精神及内分泌失调有关,中医称为乳癖,认为,多由肝郁气滞而成,亦有因冲任失调所致者。患者除乳房有明显肿块及胀痛外,常伴有胸闷,嗳气,心烦,乏力等症状。
验方与食疗:
一、全蝎2只,夹于馒头或糕点中,一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应连用2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天,无效者,可改施他法。
二、海带2-3尺许,豆腐1块,煮沸汤饮食之。佐料按常规加入,可加食醋少许。
三、山楂桔饼茶:生山楂10克,桔饼7枚沸水泡之,待茶沸热时,再加入蜂蜜1-2匙,当茶频食之。
四、天合红枣茶,天门冬15克,合欢花8克,红枣五枚,泡茶食之,加蜂蜜少许。
五、仙人掌炒猪肝,常食有效。
六、黑芝麻10-15克,核桃仁5枚,蜂蜜1-2匙冲食之。
七、生侧柏叶30克,桔子核15克,野菊花15克等,煎汤饮用。
八、鳝2-3条,黑木耳3小朵,红枣10枚,生姜三片,添加佐料,如常法红烧食用。
微波针灸治疗乳腺增生
处方] ①组:乳根(双) 阳陵泉(双)
②组:膺窗(双) 膻中
气滞痰凝型加丰隆或足三里;
气滞血瘀型加血海或膈俞。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 选用DBJ—1型微波针灸仪(华北光电研究所产)为治疗器。治疗时将治疗器放于所取穴位上,调整调节器幅度,至患者有温热针感为度,一般20—25伏。开始治疗每穴20分钟,症状减轻后每穴15分钟,每日1次(少数患者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休息5—7天。
应该是乳腺增生(小叶增生?腺瘤?)伴乳腺炎。
先抗生素治疗,消除炎症,同时可以采取硫酸镁湿热敷,减轻痛疼和肿胀。上面一位介绍的方法,(用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 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也是不错的中药外敷法,可以试用。
等炎症消退,病人体质有所恢复后再行手术不迟。如果已形成脓疡(往往伴有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等症状),则需先切开引流。
乳质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乳质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民间治疗本病的绝招妙方有:
1:敷脐疗法
处方: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药研细末,用酒精清洗肚脐部后擦干,填塞药粉0.5克,用棉花轻柔按压,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8次为1疗程。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出血者忌用。
疗效:敷脐3个疗程,有效率达99.3%
内外兼治法
内服药方:中成药逍遥丸
服法:每服6克,日3次,温开水下
外敷处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
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1剂药用10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内外用药1-2疗程,治愈率达95.6%
注意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慢会好的。祝你妈妈早日康复
有炎症了可能要先输液,但如果脓肿已经形成再虚弱也只有开刀了,身体越虚弱通过内科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