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并不痛恨多尔衮,但是顺治帝福临痛恨多尔衮。
孝庄这个称呼是死后康熙给她封的諡号,她处置多尔衮的时候还不叫孝庄,叫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布木布泰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女性,其政治才华不在武吕之下,她一生辅佐三代帝王,却一直之幕后默默付出,既不擅自专权,也不垂帘听政,但是却帮儿子和孙子稳定了朝政大局。
皇太极时期,洪承畴被俘,无论皇太极用什么方法,只求一死,坚决不降。布木布泰去监狱见了洪承畴一次,洪承畴立即就降了。为此她不仅仅帮后金(没入关前叫后金)招抚了一员大将,更是给明军树立了一个榜样,为后面明军纷纷来降开启了一个先例。
很多人猜疑说一定是布木布泰对洪承畴使用了美人计,我深深不以为然,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后,皇太极还在极盛时期,再怎么也不可能跑到监狱去给一个又脏又臭的犯人使美人计的,洪承畴虽然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的那个程度。只能说这是一个非常睿智、厉害的女人,她把人性把握的很透彻而已。
后面辅佐福临、康熙更能看的出她深沉的智慧。
多尔衮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出的汗马功劳,她为什么要将他鞭尸呢?是因为她为了儿子的帝位不得已委身多尔衮的恨?
恰巧不是,她为了儿子福临继位,确实太需要多尔衮的协助和帮忙了,但是她委身多尔衮有这方面的需要,却也不是多尔滚胁迫的她,而是她与多尔衮原本也有些郎情妾意的情愫,她只是合理的利用了这段感情而已。
多尔衮落到那个下场,其实是多尔衮自己造成的。多尔衮打下北京,将布木布泰和福临迎到北京登基后,就越来越张扬跋扈,眼中根本没有皇帝、君上,而是把福临看着是儿皇帝。
他虽然拥立了福临,但是却自封为摄政王,实际上国家的权力是他在掌控,到了福临该亲政的时候,他不但不还政,见了皇帝也根本不参拜。我们来看看多尔衮层层加码的得寸进尺: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这一年开始,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是在每一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
顺治四年(1647年)以后,官员奏书中必须称“皇叔父摄政王”,如果疏忽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此后凡多尔衮需要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见顺治帝根本无需行礼。
顺治五年(1648年)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不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就是从表到里的皇帝。
多尔衮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假如不是苍天有眼,把多尔衮从马上落下摔死,恐怕即便是布木布泰那美丽、丰腴的身子也遏制不住多尔衮政变称帝的野心了。实际上,多尔衮只差把顺治帝拿下,自己公然称帝那一步了。在多尔衮步步紧逼的过程中,作为福临的生母,布尔布泰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也一定劝诫过多尔衮,但是多尔衮那个时候爱江山的欲望已经超越了爱美人。
多尔衮薨世后,布木布泰必须表态,因为孩子大了,她跟多尔衮之间的苟且必须要给孩子一个交代,把多尔衮鞭尸既能出福临一口恶气,树立皇帝威信,也能让福临明白自己为了他才委身多尔衮的苦心,这样母子之间才没有芥蒂,有利于大清统治。
而且鞭尸多尔衮,可以让臣工们明白,多尔衮的时代已经落幕,不要再有幻想,这已经是福临的时代,福临才是当家作主的人。不尊重皇权、不守政治规矩,多尔衮就是前车之鉴。
一个人要对另一个人恨到什么程度,才会死后刨坟掘尸的来报复,都说仇恨以死亡为结束,为什么顺治却如此憎恨多尔衮呢?
多尔衮是清初的重臣、权臣,战功很大,清朝能够入主中原他的功劳占了一半,顺治在位期间也一直受到他的欺压。
顺治7年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时从马上摔下来受了重伤,不久后便去世了。顺治听说对手挂了,当然十分高兴,但是戏还是要演一下的,于是下诏追封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按帝礼,实行风光大藏。
两个月后,有人告发多尔衮“谋算大位”,他生前曾私下定制龙袍,并将其放入了自己的棺材内。
同时还揭发多尔衮曾打算两旗兵力移驻永平府,准备逆谋举事。
此时多位王公大臣联明上书,指控多尔衮有谋反之以,以前是破于人的淫威而不敢言。
顺治下令严查核查后,确认了他的谋逆行为,便将他“削爵、撤庙享、黜宗室、籍财产人官”,并命令毁掉多尔衮的陵墓,将他的尸体拉出来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于众,这算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
这一切并不顺治携私报复,而是真有其事。
第一:蔑视皇权,将自己的威严置于皇权之上。
多尔衮生前,对顺治帝并不尊重,而是非常骄横,政事及批阅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而且“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甚至还将皇帝的玉玺搬回自己府中,俨然自己就一皇帝了。
顺治帝亲政后回忆说:“于时墨尔根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国家大事,朕既不预,亦未有人向朕言者。”多尔衮曾斥责众臣:“只知谄媚于我,而不知敬皇帝。”
由此可见,多尔衮在摄政时是有多么逛妄自大。
第二:多尔衮在摄政期间,排除异已,结党营私。
顺治能登上皇位,完全是由于多尔衮与豪格相持不下,捡漏得到的,但是皇帝始终是皇帝,一但坐上了这个帝位,就需要有他自己的威严,不允许别人亵渎 。
而多尔衮却完全不把年幼的顺治放在眼里,公然拉帮结派,剪除异已。
顺治元年,多尔衮利用何洛会告发豪格图谋不轨,将其废为庶人。后来在顺治的坚持下,才恢复亲王的封号。
顺治5年,豪格平定四川回来,顺治帝亲自设宴款待,引起了多尔衮的不满,于是以豪格治军不严为名,将其收监,致使豪格冤死狱中,
朝中但凡对此有不平的人,日后也遭到了多尔衮的报复而获罪。
多尔衮结党营私,死后自然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报复。
直到多尔衮去世后,顺治才亲政,而他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像是清除多尔衮的势力,并诏书列诉了他的十四条“谋篡”罪状。
顺治恨多尔衮,完全是因为多尔衮亵渎了顺治作为皇帝的威严,功高且无主的臣子,幼主亲政后,必然会除掉这类曾经蔑视自己皇权威严的人,例如康熙除掉鳌拜一样。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狩猎的途中病逝,树倒弥孙散,顺治皇帝开始了对多尔衮疯狂的清算,甚至对他坟墓掘尸。孝庄皇后对此并未阻止,为何孝庄太后如此痛恨多尔衮呢?一是太后下嫁的传闻有辱自己的脸面。二是多尔衮当摄政王时期大权独揽,压制自己的儿子顺治帝。
本来多尔衮与孝庄太后并无交集,但皇太极突然去世以后,皇位的继承人还没有确立,因此八方旗主开始躁动不安,当时朝中分为两个派系,一是正白旗和镶白旗支持多尔衮继位,一是皇太极旧部支持豪格继位,多尔衮和豪格在朝中都有极高的地位,而且两人都手握重兵,两人竞争皇位必然死伤无数,最终大家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皇太极第九子继位,为顺治帝,多尔衮帮他监国。
孝庄是顺治的生母,皇太极在世时,孝庄并不受待见,只被封为庄妃,如今母凭子贵,孝庄一下成为了皇太后,由于顺治帝年幼,多尔衮辅政期间与孝庄皇后接触颇多,所以就有了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传闻。顺治帝能顺利继位,孝庄能成为皇太后,这多亏了多尔衮,所以孝庄太后对多尔衮刚开始还是比较感激,但多尔衮却越来越过分,打起了孝庄太后的主意,而且太后下嫁的传闻还闹得满城风雨,孝庄太后虽然很愤怒,但碍于多尔衮的权势,一直敢怒不敢言。
顺治帝顺利继位之后,多尔衮成为了顺治帝身边的辅政大臣,权利慢慢的变大,到了1644年,大权在握的多尔衮感觉时机成熟,于是对自己的老对手豪格出手,夺取了豪格的权利,将他变为庶人。
至此朝堂之上再无能够威胁多尔衮的人,多尔衮也越来越过分,他直接拿走了顺治帝的玉玺,放在了自己的王宫,将自己的王宫作为了皇宫,顺治帝也一步步被架空,自此多尔衮权侵朝野,自己可以随意下旨,甚至官员的生杀大权也在他的手中。
在自己的称呼上,多尔衮也做了文章,之前顺治帝应该称呼他为皇叔父,但多尔衮对此并不满意,让顺治帝改为皇父,而且自己出入之时礼仪必须和皇帝一样,这隐隐有取代顺治帝的意思,百官大臣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人敢鸣不平。孝庄太后也深知多尔衮做的这些事情,但她同样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里怨恨多尔衮。
多尔衮在当摄政王期间得罪了很多人,这也导致了他死后被挖坟掘尸。孝庄太后一开始对多尔衮还有感激之情,毕竟她能从庄妃成为太后多亏了多尔衮,但顺治帝继位以后,多尔衮对她们母子做的一切孝庄太后都看在眼里,所以她对多尔衮充满了憎恨,以至于多尔衮被挖坟掘尸孝庄太后也只是两眼旁观。
因为多尔衮趁着顺治帝年幼,所以掌权夺位,是一个逆臣,不把孝庄和顺治放在眼里,所以他死后,孝庄太后更是痛恨他。
因为在皇太极死后,孝庄要依附多尔衮,那个时候多尔衮大权在手完全不把顺治和孝庄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