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他却感到不幸福?”这句话是经常有人在问的。
问这个问题的人,往往已经濒临爱情崩溃边缘,已经精疲力竭,不知所措了。她们的眼睛是哀怨的,她们的身体是劳顿的,她们的手势是无力的,她们的语调是黯淡的。
当爱情生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反复出现的模式,比如其中一种就是“客户与服务商游戏”或者说是“主人和仆人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方提供标准,另一方则负责努力实现。第二个特点是一方因为拥有随时离开关系的魄力,而另一方则投鼠忌器,所以标准提供者拥有更大的权力,对于幸福和情感的质量有着垄断性的评判权。关系中的权力往往流向那个对感情投入最少的人。那些更不在乎关系的人,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我经常见到这样的伴侣,男人想要放弃,女人拼命挽留,甚至能忍受对方已经背叛自己的痛苦,她们无时不刻都被分离的焦虑所统治,对她们来说如果对方能留下,自己愿意做任何事情。所以她们会将所有错误全部自己承揽下来,但是世间的错误岂是能改得完的?
在逆转之前的感情“上半场”,往往是由女方负责决定爱的定义,她沉浸在一种迷梦中,认为对方和自己吃一样的东西,她会非常用力地爱对方,可她的爱处于“只有我”模式中,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就像在给狼喂草一样,不停地喂给对方他并不想吃的东西。
而男人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做一个默不作声的“坚忍”男人,学会了如何回避冲突,学会了将自己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对方身上,对方能改,我就有幸福;对方改不了,我就只有换,所以此时处于“只有她”模式里的他,虽然不想要对方给的,却只会小声地、委婉地抗议,大多数时间都隐忍不发。
很多时候,我们在爱情中产生了差异或者分歧,就会变成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或者一个追一个跑,一个逼一个推的关系。用这种姿势解决分歧的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一对爱侣成了分裂的两部分,而不能作为一个团队一起解决问题。
爱情是这么复杂,这么浑浊,就像舞蹈一样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无论怎样,它是有着自己的舞步的,如何融入对方,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如何顺应彼此又挑战彼此;如何让这个舞充满了趣味和挑逗、暧昧和火辣,这都是需要我们一生参悟的东西。
问师父:“师父,我总是在付出,为什么得不到回报呢?”
师父答:“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的条件不具足,果就不会产生。”
有一位青年画家请教老画家:“为什么您的画总是得奖?我画了这么多幅也没有得奖呢?”
老画家说:“你每天坚持画画,画十年再看看?”
青年画家坚持画了十年,已经变成了中年画家,但依然没有得奖。
妻子问他:“你坚持了十年还是没有得奖,去问问老画家怎么没有回报。”
他对妻子说:“我已经得到回报了,这十年的创作和你的陪伴,让我非常快乐。”
因缘和合,果报显现
佛教讲“因果”和“因缘”,世间任何结果的产生,都是众多条件和合而成的。不仅要有“因”,还要有“缘”才能结果。如同一粒种子,需要泥土、阳光、水等“缘”,才能发芽、开花、结果。仅仅有“因”不一定有结果。“果”的出现还要具足条件。
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可能是“因”上不够,即还不够努力,也可能是缘分未到。即还没有到回报的时机,因缘和合,果报才能够显现。
问师父:"可是我这么努力却一直都没有回报,真的好难过,我该怎么办呢?"
师父答:"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上努力,就是要积极主动的精进。果上随缘,则是说要有修行者的一份洒脱。
佛说“放下执着”,并不是“放弃”,也不是懒惰的借口,而是一种努力后的豁达。
真正的“放下”是心中清净,认知清楚而不执着,不执着,则增长智慧,不执着,则无痛苦。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无上清凉。
只要努力过,付出本身就是回报。付出的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增长了智慧,已经得到了回报。执着只会带来痛苦,随缘让我们有一份平常心。行动上努力付出,心态上豁达随缘,心底无染清凉。
因为对方心里根本就没有你,你做的任何事情在她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她甚至已经把你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
在爱情中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可能是对方并不够爱你,在这个时候我还是建议你退出吧。因为你就算付出的再多,对方也不会理睬你的。
因为对方根本不喜欢你,或者是他不领你的情,也有可能他只是喜欢别人付出的多而他不想回报,所以你付出的再多也不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