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需要和父母多沟通,学会让他们理解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孩子成人后孩子有权利去管理自己的人生。说白了,昌稿猛还是中国封建思想的存留,父母认为我养孩子了,孩子就要听我的。
但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需要得到尊重。建议你和父母多聊天,多给父母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电视剧,在沟通中提高他们的认识。你不可能跟父母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不可能的事儿,但是住在一起又相互折磨确实让人心累,一方总是想控制你,另一方如果一直妥协那就真变成了人生耐桥被父母操控。
所以先尊重自己,先爱自己,让自己独立,父母给你灌输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你好,我承认他们是为你好,但是你自己难道不知道为自己好吗?所以自由是有代价的,如果能好好沟通就好好沟通,不能就离开家庭。他人即地狱,这一点话真没说错。
在家里别憋着直接开撕,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你是个独立有自己主见的人,该说就是要说,别管什么孝不孝。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这才是正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有时间常与父母亲聊聊天,多关心他们,你可以发现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竟然也有如此柔软脆弱的一面,多了解或与她谈心,或帮助母亲多做事情,其实控制欲强的背后需要的是一句安慰和陪伴,试着给予父母亲自己的爱,因为父母年老了,你改告诉母亲,温敬数暖和包容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一味地控制。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是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一些父母,同时,他们也是最易侵扰到孩子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父母。父母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就会让孩子感到被“入侵”,出于个体存在的本能,孩子将会用壳“包裹并封闭”住内部那个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因此,孩子也就变得屈从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
这样的父母和孩子,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
我的一位前同事,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公司里非常努力,但是为人处事总有些欠考虑,冲动,与同龄人相比,身上总显得稚气、“单纯”。后来熟悉后得知,他有一个大包大揽的妈妈。这位操劳的妈妈家务全自己做了,家人孩子的衣食起居无不悉心照料。与此同时,妈妈管他也很严格,死死地控制住了他的生活。如他自己说的:
我下班了,要跟朋友晚上出去玩,就必须得和我妈打个电话,报备下,如果她答应了,我才能去赴约。不答应的话,我就得马上回去。有一回,跟朋友一起玩得晚了些,我妈就说,你怎么还不回来,我心脏难受死了。我当时在开车,听了我妈的话,心理就莫名烦乱,就开始乱开车,差点出了意外。我爸近些年来身体不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强大些,为家里分担,我还想搬出来独自住,晌昌让我妈少照顾一个人。可是只要我在家里待得时间少了,我妈就会在我面前哭,怪我不孝顺。我若没悉是花钱送女朋友一些礼物,我妈也会过问……
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光,他却一直为了如何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周旋于妈妈和女朋友之间而烦恼,甚至自责。回到家,他觉得缺少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当他离开家,妈妈又会开始指责他“不孝顺”,甚至以自己的身体健康做要挟。他找的每一个女朋友,妈妈总好像不能够满意,甚至经常有敌意。为此,他曾难过地说:
我是个没有人格的人,我没有办法为自己做主。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是一个和妈妈未脱离共生关系的孩子。妈妈一直把他当做小孩儿看待。他认同了妈妈的评价,屈从了妈妈的控制,一直以一个孩子的姿态而存活,稍有想要长大的意愿,内疚指责各种道德压力就接踵而至。他未真正长大过,所以,如何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中显得“成熟”起来呢?就是这样,他配合着枯谨乎妈妈的控制,没法变得更好(真正长大、与父母分离)。因为“好了”(与父母分离),妈妈不放心。
我还认识一位女性朋友。她也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妈妈。家庭中,妈妈说一不二,且对丈夫孩子拥有无休止的不满、指责。于是,好脾气的爸爸成为了一个被排斥的边缘角色。直至最后,爸爸被排挤出了这个家——父母离婚了。至此,妈妈仍然在女儿的耳边,不停地在埋怨,她的父亲,如何如何不好。妈妈对女儿说的最多的话是:“你不能这样……你应该那样……你可别像你爸那样……”这个女孩长大后,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迟迟不敢走入婚姻。因为母亲的控制,早已将她画地为牢,困在一个促狭而孤单的模式里了。
是的,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往往对应的就是过得不太好的子女。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挥着“爱”的大刀,伤害着无法设防、无处可逃的孩子的身心。
尽量顺从他们,呆在父母身边没多久的,早晚要离开。而且顺从会减轻他们的控制欲。
当然要是有能力的话就坚信自己的原则
《以家人之名》中,凌霄和月亮的母亲都是控制型的,旁人看已经让人觉得窒息了,而在控制中长大的孩子内模掘数心是多么的散粗煎熬,从这个视频开始,就让我们逃脱控制,获得真正的旦首精神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