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4-11-26 09:19: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这点,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在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我在上《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这里用“借”不但点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也就是曹军造箭射自己。
  二、创造轻松环境,使学生敢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 究其原因,其问题在于教师。教师不能为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条件,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主动提问,都成为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教师也绝不批评,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想,树立自信心;对于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的,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
  如我在教《翠鸟》时,安排了一个师生比赛背书的环节。我提出先背,由于准备充分,我背得很流利、感情也充沛,但有几处故意丢了字词。背完,我微笑着看着大家有什么反应。孩子们面面相觑,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赶紧叫他。他轻轻地说:“老师,你少了一个‘非常’。”我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大声表扬他上课听得仔细。这下教室里热闹了,我“丢的”几个词陆续从他们嘴里找了回来。这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快乐。
  三、教给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与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 教师适当点拨,做好示范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阅历还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当诱导,向学生揭示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
  (二)、找准途径,有针对性提问
  学生提问题往往会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而每节课有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找准途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一般来说,质疑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质疑,具体有:
  1、从课题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捕捉文章中心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学习《唯一的听众》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诸多问题:唯一的听众是谁,为什么说她是唯一的听众……这些问题,有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在写法上提出了疑问,也有的是学生想探求的课外知识。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紧扣重点词句
  小学课文大都是文质并茂的佳作,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细细的揣摩品味,以期借鉴,对这些词句的学习可以通过质疑的方式加以确切的领会。对课文的疑点设问,自然无需多说。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类的,常常需要疏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如《穷人》一文中,桑娜家怎样“温暖而舒适”,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是如何叙写的?这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温暖而舒适”的分析探究,进而理解桑娜的“勤劳能干”和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及感情表达的真实。同样在这篇课文中,对“自作自受”一词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教师可抓住这一词语提问:“自作自受”本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什么而又“受”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既然如此,桑娜为什么还要这样做?由此引导学生从“自作自受”一词看桑娜家庭生活的艰辛及其收养孩子的坚决,进而理解女主人公心地的善良、美好、圣洁。
  除了上面提高的几点,到了高年级,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空白、详略得当、布局谋篇、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提问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
  我深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我会永远告诉自己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