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让我走近人品及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同时,对作者肖复兴的少年时代亦有所了解。因此,当看到他写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时,最想了解的就是作家在指导孩子写作时有什么独特的方法。看了肖复兴的简介,才知道他曾经当过大中小学教师10年。于是,倍觉亲切。
这本书分上下辑。上辑内容主要介绍肖复兴指导儿子肖铁写作的具体方法。他从儿子年幼时开始培养写作兴趣,随着儿子年龄的变化,指导也不断地深入。每一种指导方法,都结合儿子的一篇作文来谈。许多方法,初看起来并不陌生,但细微之处,能体现出其高超的指导水平。下辑内容主要是肖铁三年级至高三阶段的33篇作文。每个年级选编了3--4篇,且附有年级小结。每页内容一分为二,左边为儿子肖铁写的原文,用线在下方标出不恰当的词句,右边则是肖复兴的修改。细细读来,也能悟出一些写作技巧。
文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一、感受比观察更重要
“我自己习作时一直重视对于生活的感受。只有真实而细致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写出细腻而动人的情境。这是比观察比照人家习作范文学习都要重要的。可以说,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标准。因此,我常对肖铁说:‘把你对这事的感受说说给我听,先不忙写!’那么,什么叫感受?这不是玄而又玄的抽象概念,而是你对人和事在具体的一刹那从心底涌出的感触和情感。历来文贵乎于情,能打动人的是真情实感。”
肖复兴的一番话使我豁然开朗。我突然明白了, 我以前指导学生写作把观察作为重点,以为这样学生就有材料可写了。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只写自己看到的事物以及过程,文章就显得单调。甚至千篇一律。只有写出当时具体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写得真切,而且会和别人不一样。肖复兴拿大家写作指导中普遍重视的观察与习作范文与感受作比较,来突出感受在写作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肖复兴对感受的定义为,对人和事在具体的一刹那从心底涌出的感触和情感。它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让学生及时记录 、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必然能带动学生观察及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提高。
二、不要失去情趣
肖铁写了一篇作文,记述一堂自然课。老师让同学们带来不同的水果、蔬菜进行实物教学,讲解根、茎、果实。课上得活泼而生动。他写的也还不错。最后一段,他写下课后大家把带来的水果吃了,弄得满屋子是香味,一直到上下节课时还飘着水果味。但是,他把这一段删掉了。他认为这段是写下课的事,不是自然课的事了,是不是多余了?
他答得不能说不对,如果从自然课来讲,的确是课后的事,但毕竟与课联系在一起的,况且水果味一直飘散到下一节课,这样看似多余的一段不是更有情趣吗?
我又以齐白石的画为例樱桃大多都画在盘子里,只有几颗画在外面盘子。这像不像主人盛樱桃是不留神掉下来几颗?你是不是觉得更真实,亲切?
我又指着三幅同题为牵牛花的画:“你看这幅牵牛花的蔓上趴着一只蚂蚱,这幅牵牛花的叶下跳着两只蟋蟀,这幅呢,牵牛花盘绕的树干上爬着一只螳螂,花上面飞着一只蜻蜓。。你说说看,既然是画牵牛花嘛,齐白石还非画这么多小虫子干吗?而且每幅画上的小虫子都不一样?”
他眨眨眼睛说:“当然有了这些小虫子,牵牛花更生动了,像有蟋蟀在叶底下这幅,显得花一动不动,特别安静!有蜻蜓飞这幅,花好像随风轻轻在动,像活了一样……”
“你设想一下,如果不画这些小虫子,或者你用手把这些小虫子捂住,只剩下牵牛花,会是一种什么效果?齐白石的画好,就好在他的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果只讲究完整或突出中心,失去了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画就失去了味道。你说对吗?”
读到这里,我想,自己在平时批改作文时有没有删去一些具有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的段落呢?可能有。我常常有一种感觉,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有时更多的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尤其写人的文章,中心更多的是表现人物的某种优秀品质。写的人物特点并不鲜明,甚至有些雷同。这样的文章是八股文。失去了孩子自身拥有的天然纯真的情趣。我不喜欢这样的八股文,但评改作文试卷时无形的评价标准似乎更垂青于八股,当然也受教师自身写作水平的限制,不由自主生拉硬拽教给学生写八股。
我更喜欢让学生写日记,每天品味着每个孩子独特的感受。我也随着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办公室里常常传出我因读学生日记而忍俊不禁的笑声。肖复兴提出作文就是日记,他希望儿子在写作文时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就跟写日记一样,不用那么拿腔拿调,放松一些,放松一些。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坚持让学生写日记,交流日记,鼓励学生写有情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