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就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有效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策略。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 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对语文没有好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诱发的需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我认为可以尝试下面两种做法:
1、通过亲身体验改变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某个问题,某个情节让学生当老师,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被注意的东西,使学生潜在的好奇心被引发出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角色去体验感情。这就很好地将学习需求转化为学习兴趣,摒弃先前不愿说或不想做的学习态度。
2、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在学生学习发生障碍,产生逆反情绪时,教师应善于把教材中的语言现象与学生的日常交际联系起来,要抓住学生的认同心理,使学生感到能产生新的语言需要而改变学习态度。
第三,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点,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创造力为关键,以情感潜能为媒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 ,去挖掘教学中有趣的情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部结: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是十分精通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保持下去。上海特级特级教师于漪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创设情景巧设情景,巧设问题,做实验,表演课文内容,做游戏,开展竞赛,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等。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为前提,是外在乐趣,要想真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发展,就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善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创造的欲望,并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激趣情景,还要创设质疑情景,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另外,要创设交流情景,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创设想像情景,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事实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百度到的,希望能够帮到你吧!
把学习当成游戏。
学生没兴趣不要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