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具体实施时间为十四五期间,也就是从2021到2025年之间的某一年都有可能实施,但目前来看2021年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各专家对延迟退休提出的建议:
1、渐进式延迟退休
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延长至55岁,男职工60岁不变,然后将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延后,所不同的是,女性退休延迟的速度快一些,男性延后的速度慢一些,每年各自延后退休几个月,这让普通人感受不到,最终使男女双方退休年龄都到65岁退休。
2、选择性退休
选择性退休是把退休年龄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个人,同时通过养老金调整机制强化对个人自主选择“延迟退休”的有效激励。在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领取养老金的比例、继续就业等方面,鼓励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方案。
3、弹性退休制度
就是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至60岁退休,只要社保缴满15年即可退休。所不同的是,弹性退休制度,是每个人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选择退休。比如基层老员工们可以选择60岁按时退休,而企业的领导、医院的老医师,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可以选择晚几年退休。
扩展资料
延迟退休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与之相对照的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1951年确定后,70年没有调整。因此,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意味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更为突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在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如果延迟退休政策适时适度推进,开发利用好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从轻度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一历史性转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更高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做到及早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现在还没有实施推迟的具体时间表,2022年以前不会实施。退休年龄还是按以前的规定。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2015-03-10说,希望2015年制定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
2016年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推出。推出后至少五年以后才会实施。
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延长退休年龄的结果。
反对节奏太快。要慢慢延迟。
建议:
202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五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10年提高一岁。
2020年 50 55
2025年 51
2030年 52 56
2035年 53
2040年 54 57
2045年 55
2050年 56 58
2055年 57
2060年 58 59
2065年 59
2070年 60 60
2070年,实现所有人60岁退休。到时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保基金积累,决定是否继续增加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正式实施要从2022年开始,延迟退休的政策要后年才出台,所以暂时无法估祘延迟退休的其体年龄和如何延迟
延迟方案并未出台,没有决定是哪年延迟,但是据官方消息,大概在2022年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