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原因zf没说出来,你看看桥的结构,桥面从主桥墩中间穿过,如果改成6车道主桥墩估计得大上一倍,成本会高很多。本来公轨两用桥成本就高,看看五号线红岩村大桥投资97个亿,地铁都能修20公里了。要是非要设计6车道,这两座桥就不是这种结构了。
因为这两座桥,是重庆成为抗战时期首都时多位大师规划的(这也是令我叹为观止的超前思想,详细见此前《重庆晨报》报道)。那个时候路本来就不宽,双向四车道已经是超出多年的需求了。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座桥未修建,但是位置一直是留起的,两端的开发也逐渐进行。所以,多年后两侧建筑林立,再重启这两座桥的规划后,四车道已经没办法再拓宽了。
本报讯 (记者 蒋艳)“两江大桥”设计4个车道,比近年主城建成的跨江大桥都要窄,引起了市民争议。昨日,市规划局在回复市长公开信箱中市民来信时称,“两江大桥”不是主城区的骨架交通路网,而且大桥桥头地块短期内不会大拆大建,将保持4个车道的设计。 桥位1946年就规划控制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两江大桥”,将在年内正式动工修建。市民雷先生致信市长公开信箱称,“两江大桥”桥位非常难得,应建成6车道,中间两车道可为变换车道,根据进出渝中区的车流量进行变换。 市规划局人士说,早在1946年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到解放后的历次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对东水门、千厮门大桥的桥位均进行了规划控制。在2007年9月国务院审批通过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中,明确提出,“两江大桥”主要为片区内的短距离、服务型交通服务,并增加了承担轨道六号线走廊的功能。 规划四车道有四大原因 市规划局人士对“两江大桥”规划为4车道,作了四方面的原因阐释。他说,主城区骨架路网为“五横、六纵、七联络”结构形态,石板坡长江大桥、黄花园大桥、朝天门大桥是快速路网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中长距离的过境交通功能。“两江大桥”主要是加强“渝中半岛”上半城、南岸上新街地区之间的交通衔接,不承担骨架路网作用。 二是“渝中半岛”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明确了“两江大桥”的功能,为“人畅车缓+公交优先”。由于有轨道6号线的进入,依托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网络,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适度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和进入,促进交通结构的优化。 三是“渝中半岛”还要受旧城保护、特殊地形、高强度的土地开发等因素的制约。 四是“两江大桥”两端路网的承载力不够。连接“两江大桥”的“渝中半岛”地区、上新街地区,路网主要以双向2-4车道为主,未来也不可能大拆大建。将两江大桥修建成双向4车道,与周边路网的通行能力相匹配,有利于道路网发挥整体效率。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