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经历或者简介?

2024-11-22 01:10: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金庸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腊塌高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二、经历: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先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一中),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曾被多次拍摄轮尺、制作成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他也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

  早年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衫梁明报》集团公司。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与古龙,黄易,梁晓声,温瑞安并称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


  三、主要作品:

回答2:

【金庸简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毁唤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纤衫凯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塌仔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是林欢)。

回答3:

 金庸原名查良镛,香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近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以“金庸”为笔名的小说创作,可谓是全球华语社会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查良镛,生于一九二四年,浙江海宁人。毕生致力于新闻工作专业,长达三十余年,先后在上海《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职。一九五九年创办的香港《明报》,成为香港舆论的重镇,之后相继创办《明报月刊》与《明报周刊》。他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创办《新明日报》,其报业成就斐然。
  查良镛阅历丰富、文思敏捷,创作可概括为小说、政论、散文、译述和剧本。其中,以开创武侠写作新篇章的成就最为特出,作品既有古典小说的精采传统,又能自出一格,使豪情侠义跃然旅拆纸上。《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拿旁湖》、《鹿鼎记》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妙语生花、情节细腻,读来痛快淋漓、绝无冷场,不仅风靡全球华语社会,也有英语、日语等多国语言译本。同时,他的小说也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和电脑游戏软件。
  在学术研究方面,查良镛也广涉法律、历史和佛学领域,曾发表《色蕴论》、《袁崇焕评传》、《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等论文。由于社会工作与文学创作的贡献,查良镛所获荣衔甚多,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香港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消镇橡U.B.C.)及日本创价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也曾获选英国牛津、剑桥两家学院的荣誉院士。此外,英、法政府也分别授予勋衔,褒扬其在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方面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