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历的2月11日为除夕,而2月12日为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
1、2021年公历的2月11日这天是除夕,这天是星期四。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除夕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除夕”中“除”字的本意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意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2、2021年公历的2月12日这天是年初一,也就是春节,也是农历的正月(1月)初一,这天是星期五: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新岁、大年,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2021年02月12日 星期五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春节是2月11号,星期四(除夕),2月12号星期五(正月初一)。大部分单位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放假。
2021年春节在2月12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每年春节的日期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使用的是农历,而非公历。2021年,农历新年落在了2月12日,这一天通常是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等。
春节前夕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这个时候,亲人间的互动与祝福充满了温情。许多地方还有守岁和迎接新年的习俗,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大家共同辞别过去一年的烦恼,迎接新的希望和机遇。
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现代社会的春节也逐渐融入了新的元素。很多年轻人选择通过社交媒体发送祝福,或者参与各种线上活动来庆祝节日。此外,近年来流行的红包文化,也使得春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尤其是在网络支付盛行的今天,电子红包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如果你打算在春节期间畅游或出行,不妨考虑领取一个大流量卡,以便随时保持联系和分享快乐。可以关注公众号卡灵悦,那里提供免费的大流量卡,帮助你在春节期间无忧上网,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