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https://img.sogoucdn.com/v2/thumb/?appid=200698&url=64020351104"
/>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
电影一开头用声音给人营造了一种很宏大的场面。火车开动声音震耳欲聋,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声势浩大的火车不过是马拉的。进入民国,辫子绞了,名头(县长)换了,外壳(火车)是新的,内核(动力是马)还是旧的。这就是说,马邦德连同黄四郎这伙人,不论以什么样的名头,实际上干的都是剥削压迫人民的勾当。张麻子后来所说的“公平”,这种新的思想,在这里是没有的。马、黄是不愿有,那些百姓是习惯了没有。这辆火车和火车上的人,都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而已,一旦几发子弹让马脱了缰绳,跟着就是车毁人亡了,需要的只是一点等待的时间,让子弹飞一会。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电影最后这辆马拉的火车又出现了,同样“吃着火锅唱着歌”,这次里头坐着的是花姐和张麻子昔日的兄弟们。他们临走前花姐指着身上的制服说,我都穿上这身了,还当土匪干嘛?有钱可挣,有权可追的时候,谁还劳心费力地跟张麻子搞他的“公平”?那确实“有点不轻松”,所以他们去寻找“轻松”,坐着“马拉火车”离开了。恶霸与土匪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是钱与权。这些麻匪兄弟们既为了这些东西而去,难保他们不是下一个马邦德,甚至下一个黄四郎。
电影从“马拉火车”开始,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又回到“马拉火车”了。张麻子除得了一辆火车,火车却不会就此消失,何况当他目送着火车远去的时候,只剩他孤身一人了。“马拉火车”陷入一个死循环,岂是“让子弹飞一会”就能解决的?子弹还要飞多久?随着马拉的火车继续声势浩大地开向远处,这个问题已经很难有答案了。
有人从什么历史的方面来解读这个东西
我觉得不是不可以
不过我认为姜文不是一个这么矫情的人
他的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场景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解读
而这个解读
往往并不需要你去翻历史书才能明白
所以我觉得这个马拉火车的隐喻
就是在暗讽我们当今的国家制度
虽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经济火车
走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
可是实际上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区别
依然是靠一群无脑的劳动力在前面拉着
主要是暗讽我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可是经济结构却和真正的西洋火车有着天壤之别
一旦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
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恳恳拉车的劳动力
过不了多久
火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
这是姜文的第一个隐喻
也正是点中了时下我们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和最主要的问题
当然可能就是吸引观众,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