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县县衙有什么历史起源

2024-12-29 20:26: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密县(现新密市)县衙,位于河南省会郑州西南43公里处老城区。
县衙四周冈阜逶迤、山亘如堂,古称中州之奥区,是历代帝王入主中原、兵家必争之地。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经沧桑1400年,一直是方圆百里密县境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
古县衙所在地,原古名为法桥堡,隋代由密县县东大隗移此。坐座在原密县城之中心,北依开阳、青屏之山,南纳溱水、洧水之潆回,地阔2500余平方米,是殿台错落,房舍林立,气势恢宏的州治署衙。
密县古县衙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官署衙门。其中衙署内的监狱历代沿用,一直使用到2003年,专家称监狱使用之最,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所以在文物界有“中华第一衙”之称。县衙历代屡有增修重修,后毁于元代战火。明洪武三年,知县冯万金在旧址重建,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五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钟鼓楼、照壁、大门、莲池、仪门、戒石坊、月台、卷棚、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东西花厅,基本保持了古时官署衙门的原有格局刑制。整座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结构严谨,集中体现了古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密县古县衙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密县,始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定制于秦,县衙是封建社会的基层行政机构。“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有县就有县官,有县官就有其治事的衙署,这是必然的。汉代称县衙为“县署”,唐宋至清末称“衙门”,民国废止,“衙门”改称政府。
县衙的建筑依级别规制而建,并且必须遵循居城正穴,座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新密古县衙自隋代至民国末年,共有194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一一记录,155名庸官及一名贪官也都列表在大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