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即“身心并重”,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为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行为模式的多元等等无疑也给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幼儿教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幼儿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1、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
2、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环境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
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纲要》的目标要求,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日常生活中的各领域教育相结合,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相结合。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四、积极主动地进行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以改善幼儿的心理状况。
幼儿的社会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其实都是社会化不足的表现,因此要维护并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不轻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或者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以保持健康的情绪。
2.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乏甚至剥夺幼儿在同伴中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悉心培养,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
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出一名清华学子[心理健康教育微课]_c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