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学习的突破,人生的成功需要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在创造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心理过程中,中学生感到最普遍而又最严惩的困难是什么?那就是“缺乏信心”。 有人说,信心是一种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积极的心理认定,它能够激发潜意识而释放出热情、精力和智慧,产生能力和技巧,获得如何去做的方法,最终使每一个人的欲望所求(精神方面)转化为事业、成功(物质方面)的有形价值。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一切恶劣的现状,令我们的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造成令人难以预料的结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可见,缺乏信心的人即使是“反掌”、“折枝”这样的易事也难完成。 信心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拥有信心的人才敢于迎击困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乐观奋进的拼搏精神;而缺乏信心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不敢迎接挑战,最终一事无成。所以,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托尔斯泰说:“信心即成功。”拿破仑·希尔说:“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有人曾经对6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自己最困难的私人问题是什么?”有75%的人在答卷上选择了“信心不足”。而广大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的现象更加令人担忧。比如,女生们因自己长得不如别人漂亮,男生们因自己身材较矮小就产生自卑,或者因成绩比别人差,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好,甚至读的不是尖子班等等。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学习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会因此受损。因此,它是一种危害巨大的心理障碍和精神枷锁。 ⑵天下无人不自卑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迪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由此可见,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发现,每个人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的这种改进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人类最终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人类产生自卑的根源。从哲学的角度上说,人类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但就具体个人而言,自卑的形成是有条件的。首先,自卑感的形成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提时代,总觉得父母比我们大,而自己是弱小的,要依靠父母、仰仗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会强化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从而产生自卑。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认为,这种童年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将顽固地保存在潜意识中。其次,自卑感往往与外部环境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比如,某个学生因家长、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对他的作文给予否定性的评价,那就有可能让他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在写作这一方面产生自卑感。因此,从理论上讲,天下无人不自卑,你就大可不必因自己自卑而自卑。要知道,自卑本身也包含着积极合理的一面,毕竟它包含着对改变自己处境的合理要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改变就用一种非现实的假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难道你真的就因为自己想长到乔丹那么高而又无法实现就觉得自己无能而自卑吗?当然不会。但事实上,很多同学都会这样。比如,“我本应该如此这般”、“我本来可以考第一名”、“我们应该像某人一样有出息”。实际上,你自己就是你自己,你不必去像别人,也无法像别人,更没有别人来要求你像他。伟人也有自卑的时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并且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能战胜自己的自卑,走出自卑,并取得伟大的成就。种种事实证明,大凡成功者,科学家、时代伟人都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特殊禀赋,也不是一生出来就具有超凡脱俗的自信心,他们所有的这些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建立起来的。他们当中,有的学历很低,如毛泽东只是一名师范中专生,既没有上过一天军校,也没有上过一天的政法学校。恩格斯读高中没毕业。富兰克林上过一年多的小学,爱迪生上小学仅三个月,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发明火车的史蒂芬逊、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包括科学家法拉第、戴维、赫胥黎……学历都很低……。有的地位低、职业差。大作家狄更斯是杂货店的小伙计,大哲学家梭罗是花园里的园丁,启蒙思想家卢梭是一名流浪的孤儿,钢铁大王卡耐基、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首富李嘉诚、著名企业家霍英东早年都家贫如洗,未成年就弃学打工,地位很低。有的年龄低、资历差。伽利略发表关于自由落体学说才20岁,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海森堡24岁建立了量子力学,李政道获诺贝尔奖尔时29岁,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时,也是29岁,恩格斯才27岁,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才26岁……身体条件差的人也同样可以获得极高的成就。罗斯福严重瘫痪,连任四届美国总统。海伦·凯勒既盲又聋又哑,却精通五门外语,著书七本。贝多芬失聪,却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左丘明的《国语》是他膑脚之后写成的。司马迁受宫刑,著《史记》。韩非囚秦,作《说难》、《孤愤》……古今中外,因厄难磨练而奋发图强的成功者不胜枚举。要知道,强者最初都很弱,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有软弱、自卑的时候,但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给予你力量把你解救出来的人就是你自己。因此,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就是不甘自卑,发愤自强,予以补偿。这才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 ⑶自信的另一个敌人就是恐惧 有人说,人类最无可弥补的一种损失,就是不知道可以通过一种什么方法可使人发挥出充分的自信来,甚至有人认为,一个心怀恐惧、缺乏自信的人是一个“残疾人”。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对学生有关自信心的培养还相当的欠缺,我们太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考试只考学生的知识及其运用,却不管其他能力如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有的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能力,却不敢举手发言,原因是内心充满了恐惧,怕万一回答得不好而受批评。学校开会或班集体活动,若不是老师安排,普通的学生尽抢角落坐,前面的座位或显眼的地方反而空着,他们都不敢表现自我的原因也是因为缺乏自信。他们不敢报名参加一些项目的比赛,因为害怕面对考砸后的心理压力。而困难、挫折并不会因为你害怕恐惧就自动消失;我们担心学习落后,但并不是因为你心怀恐惧就能进步。有人这样形容恐惧,恐惧就像一只狗,狗看见你怕它,便愈加追赶你,恐吓你,但是如果你转过头来对着狗,狗便不再吠叫,反而会摇着尾巴,让你抚摸。 ⑷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除了上面讲的运用补偿心理的办法以外,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借助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就像语言的交流一样,肢体动作同样传递着信息。焦虑往往坐立不安,窘迫时搔头抓耳,搓手说明拿不定主意,害羞时脸就会红,自卑畏惧或说谎时,目光游移,走路的步伐沉重缓慢说明心情不愉快或缺乏自信心。拿普通人的步伐和充满自信的人的步伐比较,两者给人传递这样不同的信息——前者说:“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我还找不到感觉,成功是很遥远的事情。”后者传达的是:“我很重要,我的分分秒秒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我很快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因为这样,适当调整肢体动作,把走路的速度比平常提高50%,并且抬头挺胸,表情放松,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长。 还有,练习大声说话,并在说话时配合一些表示自信的动作,比如点头,抬起握紧拳头的手臂,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所以,当你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或缺乏自信的时候,请变换一下你的姿态,改变你的肢体动作,甚至不妨哈哈大笑,你都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改变。人生短暂,不容蹉跎。只有勇敢地挑战自己的人,才能开拓出自己成功的未来。
不自信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很多方面都不满,没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对自己说我相信我自己 ,我是最棒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你总是告诉自己,我害怕,我不行,,同时在告诉自己我能行,你给大脑两个不同方向的命令,那么大脑会选择,你害怕的那一面,一定要有个好心态..心态决定一切.行动是成功的前提
要使自己变得更有自信,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客观的评估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2、建立目标意识,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去努力;
3、强化责任意识和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做到了以上三点,你就能在奋斗中得到成功,有了成功你就能享受快乐,有了快乐的人就是最有自信的人。
还有几条忠告:
不必以某些方面低于人为羞,“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要总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勇敢的站到生活的中心来吧,努力工作.
相信自己,如果你总是自信满满,那么你想要的,都可以通过自己去实现。
作家杨大侠杨科指出,学会为自己呐喊。
其实用很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自信人第一、就是要做好放开自己,把你的优点发挥出来。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多留意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