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号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4-10-31 02:37:1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回答2:

汶川大地震致四川盆地下降龙门山上升是山盆偶合现象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指出,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大区域的地表变形。震后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表明,龙门山和四川盆地除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的相向运动外,龙门山大幅度上升,其幅度正在测算过程中。
四川盆地相对下降,下降幅度在沿龙门山前的安县、都江堰一带最大,达30—60厘米,向东迅速变小。
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下降60厘米,龙门山大幅度上升,地球膨裂说认为,这是山盆偶合现象,是四川盆地和龙门山形成的原因,是四川盆地和龙门山山盆偶合的继续,是山盆偶合现象的有力证据。因为今后地震还会经常发生,所以四川盆地和龙门山山盆偶合现象还会经常发生,也就是四川盆地会相对下降,龙门山会逐渐上升。
当前大陆山盆偶合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有盆地就有山脉,有山脉就有盆地,这就是山盆偶合。如新疆的“三山夹两盆”和四川盆地。
所谓“三山”是指新疆境内的三大山系,即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两盆”指夹在三大山系之中的两个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新疆三山夹两盆说的是新疆地形特点: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三山夹两盆”。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中部为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中间,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为什么会出现山盆偶合呢?科学家们还没找到原因。地球膨裂说认为,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地球内部压力加大,地球发生膨裂,形成地震,地震断裂带裂口一侧的板块(亚板块)边缘,在板块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向上弯曲翘起逐渐形成山脉。这和蒸裂的馒头表皮向上弯曲翘起一样。裂口另一侧就会下沉形成盆地。
地壳均衡理论认为:“在高山地区,较轻的地壳上层岩石向下凸出,整个地壳也深深地没入较重的地幔中,也就是说,高山底下就像有反山根。山根的深度远大于山体的高度”。山脉在逐渐崛起的过程中,在山脉的下方必然形成反山根,反山根深入地壳下的岩浆之中。地球发生膨裂必然使岩浆涌出地表,覆盖在平原之上。涌出的岩浆体积必然等于反山根的体积,因为反山根的体积等于山脉的体积,这就像装满水的盆中放一木块,溢出的水的体积必然等于木块没入水中的体积一样。由于地壳下的岩浆大量涌出覆盖在平原上,地壳下的压力降低,平原地壳必然下沉形成凹陷平原。这就是大陆内部的山盆偶合机理,四川等盆地就覆盖着很厚的熔岩层。
那么这次汶川地震有岩浆喷出吗?据《中国跨领域科学研究前卫学者首度解读汶川地震深层原因》记载:“地震发生后,绵竹汉旺以深的清平、天池一带山体,出现地下熔岩迸发出地面,熔浆很快冷凝于震荡的暴雨中。”
作者:赖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