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讲,刘备的军事能力是非常好的,而且在汉末到整个三国时期,都是属于第一梯队的猛将。
刘备起家在涿郡,属于边地,治安等并不是非常好,关羽这样的亡命徒就流亡到此处。
历史上的刘备性格比较烈,而且一直都是典型的武将风格,早年是以“地头蛇”的身份起家,然后在黄巾之乱时接机转型,成为受政府认可的地方小势力,在这之前关张是作为亲信听刘备指挥的,能在黄巾之乱里打出名声,也正好凸显了刘备短兵交战的水准是很优秀的。
比其他人不一样,刘备起家纯粹靠徒手厮杀,没什么家族资助或者先做大官再靠官职带动军队转型成为军阀。
这里把我自己复制自己的答案再根据题目加插一些:
刘备的个人武勇根据我的理解,应该是三大君主里最厉害的一个,不过早期事迹流失太多,没有细节。
主要是因为刘备从基层厮杀开始起家,队伍都很小,不可能做出上千人的大部队靠指挥就保证军事策略完美达成。
更多的时候,乱世打仗是靠小股部队的优秀冲杀能力以及带头武将的勇猛,一口作气的贯死敌人部队,也就是主力部队一次性决战,这个手法在冷兵器时代很流行,对于有兵员优势与将领优势的部队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受欢迎,哪怕到后期诸葛亮北伐,都很乐意在对等的条件下跟曹魏主力单练,关羽跟庞德、徐晃,哪怕身为几万人和地区最高指挥官,也曾经非常近距离的厮杀过。
基于这一点,刘备就不可能跟曹操孙权那样回避极近距离的厮杀,曹操起家时落魄前提下也遇到过不少次,孙权就很少遇到,跟张辽那回就差点被抓,而这类事情对刘备来说是很常见的。
故而刘备纯粹是以军事将领的身份从低开始,一次次拼死战斗中一点点建立起功勋,但得到的地位又不高,仅仅是名声响亮。
后来靠汉朝的中央大乱,地方势力冲突不断,刘备有机会借着这里的机会再次上位,比如略饥民数千来充实个人实力,但这个时候最多也就是弱化版的臧霸,可能连这个都不如。
因为能打但势力又不大,总是作为客将势力奔波或依附别人,例如依附公孙瓒,后来帮孔融,再到后来撞大运,被陶谦看好,这是刘备一辈子最大的转机,因为这个时候他从一个除了个人能力外资本为零的小势力瞬间登上军阀舞台了
不幸的是,刘备早期的军事记录跟关羽张飞的一起流失了,而这段时间的经历,成为日后被评为万人敌的主要来源,所以给很多人一种错觉,关羽张飞没战绩,刘备没军事才能。
而历史的事实是,关羽张飞这样流芳百代的将领,以及军事实力与政治能力都非常厉害的诸葛亮,统统愿意拜服在刘备旗下,没有一点怨言被刘备指挥。
这反应出一点,早期刘备其实某种意义上比关羽张飞更能打,后期他们成长起来就不一定可以直接对比了。
自从南北朝开始,形容猛将都是以关张为顶点,形容臣子与能人则是以诸葛亮为榜样,三人为何恰巧都在刘备旗下?
这肯定不是一个意外因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君主的优秀,吸引并且完美的驾驭了这些对其他人来说难以控制和发挥的人才。
对于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外人有这样一句话,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即是说刘备在恩情上对关羽来讲跟他亲爹一样,再看出师表里诸葛亮连续对先帝的感怀,不难看出刘备到底是什么样的雄才。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高度赞誉刘备,同一个时代的英雄也唯独他们两人,其余的英才虽然辈出,但诸如孙权这种江东英杰在曹操眼里也就一句赞扬“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已。
晚年的刘备,在获得与曹操军事资源对等的前提下对峙,并未能让曹操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战略利益,只能迁走居民来保证损失最小化,而这个时候曹操集团的名将夏侯渊已经被刘备指挥的进攻所杀,在此之前还在刘备的战略下,张郃被张飞打的裤衩都不剩,几十人翻山越岭跑掉。
所以说,刘备很多时候只是起点低,对等条件下碾压许多三国名将并不在话下,曹仁、夏侯惇、夏侯渊这些曹操嫡系都吃过大亏。
汉中问题上,一直延续到蜀汉灭亡前,也就是姜维改变汉中防御策略之前,一直都是沿用刘备定下的雏形框架防御北方,诸葛亮进行了完善,至此几十年魏国都没办法找到入蜀的合适机会。
可以说,因为曹操和魏国在北方建立了政权,许多事迹都保存的完整,记录也很完善,虽然没有后世各种开国皇帝起居注那么多,但你对比一下张飞就知道资料流失其实很少了。
而刘备一直在战争中被迫转移底盘,导致他、张飞、关羽,巨大部分在北方出名的战例遗失,因此看不到刘备在第一线冲杀的许多记载。
同样的,因为刘备在蜀国建立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嫡系关羽一脉几乎死绝,夷陵时又死了相当一大批,对刘备了解的人就少了许多。
因此,对比后期文献记载相对多且稳定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军事理论以及战略观点并未流传下来,在这个方面诸葛亮与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军事家,就是因为有论著。
再加上蜀汉资料不全,其实剩下的仅仅就是极少数必要的官方记载和一些著名的人物事迹,他们如果能活着并且有心思著作的话,其军事成就与军事学说都不会亚于同时代的诸葛亮曹操,当然什么都没留下那也是没办法的,这些只能靠我们自己意淫。
不过!
诸葛亮曾经作为刘备的近臣长期参与各种战斗,并且也对蜀汉集团的早期军事经验做出过各种学习,之后又总结到中期的蜀汉军队里,成了后世都有名的军事理论。
所以我们也许可以逆推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诸葛亮的理论里,有不少是源自于刘关张多少年来的战术经验以及军制训练经验。
军队经验是需要失败来总结的,诸葛亮一辈子没有多少大败,败的也很少很谨慎,能吸收那么多教训与经验来形成一个高水准的军事系统,毫无意外肯定是有来自于刘备的军事教育,毕竟军事水准是不可能天然习得的。
曹操要靠被人打的几乎死掉,然后在运气和判断力的佐助下才得以幸存,然后逐渐总结经验变得更强,刘备也是一个道理。
诸葛亮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范畴,但综合上述,便得出诸葛亮确实从刘备处学习过许多人生经验。
可以找一些诸葛亮的军事战例还有非后人托名的著作,再对比曹操的一些著作来看刘备的水准。
关羽嘛,战绩打出来了,有兴趣对比一下张飞的,他们两个人的战术经验和手法风格肯定都依附于刘备。
因此,刘备真的不是没出众的军事才能和谋略,相反,他非常出色,出色到从基层变为皇帝。
三国志对刘备的大体评价是,刘备一世枭雄,天下所惮,夷陵之战并不能证明刘备军事能力差,刘备4万,陆逊前线5万,后方10万,以多胜少,他说刘备军事能力不行这句话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也没见陆逊主动进攻曹魏有什么傲人的战绩,至于纸上谈兵的曹丕对刘备的评价更不用说了,而曹操对刘备的评价是,刘备和自己半斤八两,只是没实力(这里的实力指的是刘备兵微将寡)孙权周瑜刘晔郭嘉等人对刘备的评价都很高,而曹操说自己赤壁是败于刘备而非东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很显然曹操认为自己输给刘备一点也不丢人,如果刘备真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只会哭,柔弱不堪,难不成刘备是曹操周瑜孙权这些人的祖宗不成?这帮人没事就夸刘备。
刘备的军事能力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三次战役,官渡、赤壁、汉中,刘备指挥了其中两次都获胜利,以少胜多可谓经典。
刘备的军事能力一般,不如曹操。刘备在军事能力方面,更多的是依靠诸葛亮。
刘备的军事能力非常差,他亲自指挥的夷陵之战大败就可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