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亲子约定
家长要意识到手机可以成为工具但不能成为玩具,可以通过亲子约定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与时间。另外要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2、转移兴趣和注意力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可以慢慢帮孩子戒掉。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阅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让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3、父母以身作则,留出陪伴时间
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电子瘾的理想途径。
4、不要用玩手机当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比如动不动拿电子产品当奖励,以“可以让你多玩X小时手机”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
5、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
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后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心理层面的隐患。
1. 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
2. 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爸爸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
3. 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
4. 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5. 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
一、大人要以身作则,不要当孩子的面玩手机,孩子不受到大人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去玩手机了。
二、不以玩手机为奖励或者惩罚的条件。如果这样,孩子会越发的想玩手机。
第三、可以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看书,或者是做游戏,让孩子淡忘了这种对手机的依赖性。
第四、远离手机,在孩子的接触范围内,孩子找不到手机,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不会去想了。
给您一个亲身经历的分享:我妈当年就是跟我说如果不玩手机就给我几块钱,或者买什么吃的给我,效果立竿见影。虽然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不缺物质上的,但只要能投其所好,一定会有用,小孩子还是比较单纯的。
身教重于言教,大人要带头不依赖手机,还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兴趣,其实游戏的本质就是一种获得体验,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这都是我们培养小孩兴趣可以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