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25国道(广州——南宁):东西贯穿阳东区、江城区、阳西县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阳江):珠海市、新会区、台山市、阳东区
广湛高速公路(广州——湛江):沈海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 开阳高速公路(开平——阳江):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阳东区、江城区 阳茂高速公路(阳江——茂名):江城区、阳西县、电白区 罗阳高速公路(罗定——阳江):罗定市、阳春市、江城区 阳阳高速公路(阳江——阳春):江城区、阳春市 汕湛高速公路(汕头——湛江):东西贯穿整个阳春市 广茂铁路(广州西站──茂名东站,由广三线及三茂线合并)东西贯穿阳春市
罗阳铁路(罗定站——阳春站)
阳阳铁路(阳春站──阳江港)
深茂铁路(深圳——茂名):又称深茂快铁,东西贯穿阳东区、江城区、阳西县
广州到江门城际轨道规划延伸至阳江。 2013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GDP)104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23.4%和10.1%。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9.8:46.1:34.1调整为18.6:49.2:32.2。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1%、72.5%和22.4%,分别拉动阳江GDP增长0.8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2万元,增长14.7%。
2013年,阳江GDP跨入“千亿元级俱乐部”,人均生产总值42017元,成为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首个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市 。 2013年,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8.78万亩,比上年下降1.5万亩;粮食总产量69.8万吨,下降3.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8.9万亩,增加0.8万亩;蔬菜产量93.4万吨,增加1.6万吨。花生种植面积37.6万亩,增加0.5万亩;花生产量5.5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总产量60.5万吨,增加3.5万吨,其中柑、桔、橙产量35.0万吨,增加0.8万吨。
2013年,完成造林、更新和低改面积6293.3公顷,其中用材林206.7公顷,防护林1200公顷。森林资源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阳江森林覆盖率57.02%。
2013年肉类总产量18.5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猪肉产量14.5万吨,增长2.3%;禽肉产量3.5万吨,增长1.8%。
2013年,渔业总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5.3%。2013年水产品产量115万吨,增长5.5%。 2014年阳江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1865.78亿元和467.57亿元,分别增长18.1%和18.7%。广东省政府将阳江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六市一区”建设范围。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2014年3月投产并首年实现发电67.9亿千瓦时,2-6号机组有序推进;翌川镍合金项目建成投产,镍合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广青金属科技、世纪青山镍业、阳春新钢铁等企业纳入国家钢铁行业规范管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五金刀剪产业总产值达510.03亿元,增长16%。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从“十一五”期间开始,阳江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核”“水”“风”“火”四电齐发,阳江正朝着打造广东电力能源基地的目标跨越式迈进。
阳江核电站是中国核电建设史上一次性核准机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1号机组于2014年3月25日投入商业运行,2~6号机组有序推进。目前除了阳江核电站和华厦阳西电厂,规划和在建的能源项目还有华能风力发电、海浪发电、天然气发电等。这些项目总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近500亿千瓦时,将成为广东省清洁能源基地。
以阳江高新区为临港工业的主战场,通过发挥港口优势、对重点海域实行集约化用海,阳江港建成了广青镍合金、嘉吉粮油、明轩节能玻璃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力能源、特殊钢、农(海)产品加工、节能材料生产等为主的临港工业格局。阳江高新区成为阳江临港工业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此外,以高新区、阳东县和阳西县三大临港工业基地为重点的海陵湾临海经济带将逐渐形成。同时,阳江大力发展LED照明、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完善现代临海临港工业体系。 阳江已形成以海陵岛为龙头,东平、沙扒为两翼的滨海旅游发展格局。阳江被列入《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点滨海旅游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达209亿元。
海陵岛获评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