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教育属于steam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在欧美国家发展的比较好,目前国内也在大力推广。乐高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课程 ,针对性的培养孩子。
3—5岁的孩子生理和大脑处在对世界元素的感知、发现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授孩子使用乐高积木教学搭建不同的主题结构。 通过穿越游戏、乐创工程等趣味性系列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快乐的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升想象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趣味性的主题搭建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专注。
5—6岁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语言、动手、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使用乐高建筑类器材,可教孩子们建构出无论功能还是结构都更加复杂与多样的装置和现实模型,充满创新的主题活动,更促进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在主题搭建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学习建筑和科技人文知识,了解各类不同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而且从中掌握简单机械结构在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应用,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进行假设和猜想,喜欢与人合作和交流。
6—8岁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语言、动手、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等知识。可以教孩子们建构出无论功能还是结构都更加复杂与多样的装置和现实模型,充满创新的主题活动,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更促进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9岁以上还是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学习乐高ev3课程,通过机器人图形化编程技术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基于小学科目与技术探究课程的解决方案包括了结构与力、简单机械、动力机械、能源转化等活动案例,在每一个活动里,我们向活动小组成员提出了挑战任务,给他们能够创造出自己解决方案的工具,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初步建立对相关基础知识、原理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践成功后的喜悦和兴奋。
教给孩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培养耐心、团队合作技巧等。培养孩子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兴趣。
让孩子们以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为主题,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
开启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耐心、团队合作技巧等,激发数理化的兴趣,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延伸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其实,乐高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个很完善的系统,覆盖年龄段很广,内容也非常多,常见的乐高系统一般包括乐高玩具、乐高课程以及乐高机器人比赛。许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乐高课程,到了小学、初中参加各项赛事,走科创路线,也是不错的升学成长规划。
乐高玩具
孩子必备的经典好物
说起家长们最大的问题,那就是:
乐高玩具明明都配了图纸,孩子自己动手也能搭建,那还有什么必要去上乐高课?
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往往按照图纸搭好就算大功告成了,不再玩了,乐高玩具变成一次性的。
还有些孩子喜欢自己随便玩。有兴趣当然好,孩子的主动探索其实是很有价值的。但家长会发现,好像传说中乐高对数学、对结构的好处,在孩子身上没有体现出来嘛!
这样当然不好玩,也没什么意义,但家长往往没能力或者没精力去引导。
就算孩子觉得这种“一次性的玩法”很开心,那也要继续要求家长购买新品来满足。仔细想想,有些不划算啊!
所以各种乐高课才有市场啊~不管是省钱方面来说,还是从老师能带着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这方面来说,来上乐高课不是都解决了嘛!
乐高课,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读
但是一搜乐高课,一看课时费,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带孩子搭个积木这么贵?
确实,如果用传统的教学去评估乐高课的话,其结果是很难参照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训练,几节甚至是十几节课根本就看不出效果。
那么乐高课到底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讲讲低年龄段吧:
幼儿年龄段
培养“寻求帮助的能力”
家长们最熟悉的大颗粒乐高积木课,主要教孩子什么?
数理逻辑和空间架构?没错,这是乐高课上通常的说法,但我觉得,在这些之上,有一个最重要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乐高大颗粒积木课除了训练对颜色、形状的敏感性以及简单结构的基本知识之外,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寻求帮助的能力”。
孩子在自主搭积木的时候,如果遇到难题无法继续时,绝大部分孩子选择的是推倒不再去玩,这是正常的情况。
如果在家里的话,家长可能会立刻帮助,比如直接提供答案。
而在乐高课程里,老师会引导孩子求助,说出问题,然后老师再和孩子一起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
“寻求帮助的能力”会让孩子懂得如何和老师沟通,这种技能会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尽可能暴露自己的学习缺陷,从而让老师和家长去查漏补缺,最后超越其他人。
“老师,这个我不会!”能说这句话的孩子最后都会了。
靠谱的老师
看了小编上面的说法,肯定会有家长问,乐高课哪家强。
老实说,乐高课程从1980年开始在全世界被广大教师研究并不断完善,到今天,已经非常完善,并且绝大多数都已经公开,乐高社区非常活跃,信息基本都已经互通,所以很少出现哪家机构的大纲或是课程体系特别差或者特别好的情况。
在课程内容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老师的教学能力就直接关系到了教学的品质。
举个例子:
如果在一节搭建挖掘机的课程中,一个学生将挖掘机搭建成了拖拉机,因为他喜欢拖拉机,并且他在基本结构中使用了老师教学的内容,那么老师能不能现场再教孩子改进自己的拖拉机?
如果还有一个孩子非得将挖掘机改装成吊车或是压路机呢?这算不是算是教学的失败?
如果老师现场搞不定这些改装,教学就是失败的;
如果现场搞定这些改装,孩子纯粹是无目的单纯为改而改,教学还是失败的;
如果现场搞定这些改装,并且传授孩子改装的结构和技巧知识,教学依然是失败的——因为又丧失了课堂的规则和秩序。
主要还是让你陪着孩子上,我之前去库壳机器人编程上过,就是几个家长陪同着孩子,帮助孩子拿下东西,陪孩子玩会编程辅助软件,有啥不懂的就跟孩子解答一下,不过大部分还是叫老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