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听人说:“某人人缘还好,人品却不怎么样。”又说:“某人人品不错,人缘不够好。”都把“人缘”和“人品”分开了。它们的各自含义是什么,单靠辞书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凭印象和经验去体会。笔者不揣冒昧,姑且根据观察和体会将其内涵界说一下:人品即人的品格或品质,偏重于道德或品德方面的情况,比较隐蔽;人缘不是指人的缘分或机缘,而是指人的社会交往,说某人的“人缘好”,就是说这个人社会交往多而且广,比较显现。如果这个界说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就可以探讨一下两者在当今 人身上的体现。
人缘和人品在大部分人身上是一致的。人品好,人缘也好。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只有人品好,诚实可靠,乐于助人,人们才相信他,喜爱他,尊敬他,愿意和他交朋友,谈知心话。像武汉市的信访干部吴天祥,上海的水电工人徐虎,山东的人民警察成广泉等,就是这类人的代表。也有一些人,私心交重,弄虚作假,与人交往,好占便宜。日子久了,一般人都躲着他,唯恐与他搅在一起。这些人的人品和人缘也是一致的——都差。
有些人的人品和人缘体现的并不一致。这不一致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人品好,人缘不够好;另一种则是人缘好,人品不够好。
先说前一种。其人老实忠厚,工作从不偷懒,在人前少言寡语,从不说大话、诳话,更不会说假话;别人求他帮忙,也能尽心尽力。但平时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主动与人交往。所以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不好意思找他攀谈。论起人缘来,说不上好,也不能说坏。这类人可姑且称作“品好缘差”者。
再说后一种,即开头说的“缘好品差”者。这些人就人品而言,虽无明显恶迹,但决不能以诚实相许。官职不大,好孬算个干部,有的没有官职,是个大头百姓。可他们交往甚广,公的私的,三教九流,上下左右,几乎没有他不交往的。这种人脑子挺灵,嘴巴甚巧,大话小话,真话假话,只要从他嘴里说出,外人很难分辨。他们很会办事,一般人办不到的事,他们能办到;托他们办事,有时也相当热情。所以人们对他们也说不上什么,只能以“人缘甚好”来概括之。
在当今社会中,引人关注并刮目相看者往往是这后一种人。首先,现在是“信息社会”,这部分人关系多,熟人多,各种消息知道得快。上边的内部消息,他们常常先知道。接近他们可以先知为快,获得某些新鲜感。其次,现在是熟人好办事,有些走正道不能办的事,托托他们,送送礼,往往就能办成。他们用处相当大,因此一些领导者也不敢得罪他们,甚至视为座上宾。有些人受了这些人的恩惠,知恩图报,也尽力帮助他。如此反复循环,这些人的能力就越来越强,本事越来越大,因此对其笑脸相迎的也就越来越多。第三,现在是市场经济,托人办事需要礼品开道。他们懂得办什么事需要怎样的礼品。他们是中间人,需要什么礼品可以直言不讳,说得明明白白。越是这样,越能使那些“品好缘差”的老实人,有顿开茅塞之感,甚至感恩戴德。事情办成了,是他们的功劳,办不成,他们也没责任,“那边不给办,我也没办法。”至于礼品怎样处理的,求托者往往不得而知,也不好追究。
在当今社会,人缘有用处,所以人缘好而人品稍差者占光,人品好而人缘稍差者往往吃亏,因为后者要请托前者办事。但从长远看,人品更可靠。当人品与人缘不一致的时候,正派人常常是先人品后人缘;不大正派者则相反:先人缘后人品,甚至不顾人品。不顾人品的人交往虽多,却很少真正的朋友。
这是转载的。慢慢看吧
人品属于道德范畴的一个问题,主要讲个人的行为、处事的准则!一个人的人品怎样,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去衡量,他的做法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认可;因范围太广,如果有具体的问题比较好说
人品以诚信为基础,人品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从思想层面上评价,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三个主要方面。从定义阐述恐怕勉为其难,关键是我们通常的评判标准。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人品如何,主要是通过其行为、处事的方式和价值取向。相对于对其思想的直接评价,更直观的是其行为和言论,以及由此产生之结果。那么,某人评判某人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和常识性的价值标准。比如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等等。总之,一个人做事时候,觉得自己无论从道义还是良心觉得过得去,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特别是对立面人的认可,就是好的。
人品是你的气质,换来的。人员,是你的脑子,换来的,处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就靠这两点。
人品是RP,人缘是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