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件事是我这次寒假甚至可能是我这一生最牢记,最可怕的一件事。
今天下午两点左右,我、熙熙、特特和斌斌一起在郑叔叔的店里玩。
大家都累了。熙熙躺在郑叔叔的电动三轮车的椅子上。这时,隔壁打字店的老板娘也就是斌斌的妈妈,无意中把电板开了起来,下了车。熙熙把手伸进了护手套里,把油门键按了进去,车子开了,但熙熙因为他害怕,又不知油门是在把柄上,就使劲握住把柄,因此,车开得特别快,开了大概5米左右,熙熙又移动方向盘,开下了马路,还好撞上了一辆奥迪车的屁股,才停下来。熙熙被震下了车,车上的水桶也翻了,还好没有人受伤。
大家都吓得魂飞魄散,魂不附体。对面饭店的人把目光转移到这里,眼镜店的人也瞄了过来,温州发廊的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郑叔叔得脸色苍白,大叫:“干吗?”话音刚落,郑叔叔又飞奔过去,把车开了回来。又把车轮和一棵香樟树用一根锁链捆起来,又把电板箱锁上。斌斌的妈妈两条腿像激动的心,不停地抖,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呀!熙熙还真福大命大,如果他不转方向盘,一直往前开,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熙熙的家人连都要过年了却变得日夜哭泣。
别以为一次事故你侥幸活下来了,第二次就不当一回事。生命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
同学们,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牢记一些事故的发生原因。
2.事情发生在云南省某城的一个下水道里。 一天,四名民工在维修下水管道时,因吸入其中的废气而被困在管道里,现场人员拨通了119。很快消防队员赶到了现场,并拉起了警示条,由于管道狭窄且含氧空气较少,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队长先选派几名体质较好的消防队员进入下水道,因氧气不足每位队员必须带好氧气瓶,并向管道内输送氧气,下管道后才发现四位民工巨洞口的很远,单一地从洞口救人恐怕会延误时间。这时施工方拿来了管道图纸,大队长沉思片刻后马上布署了接下去的救援方案:一组由洞口下去救人,另一组运用挖土机从管道中央截段救人。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地把四名消防队员救了上来。 我被消防队员的勇敢深深震撼的同时,更为那些被困在地下的民工担忧。妈妈告诉我,在生活中,危机无处不在,我们都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做事要认真踏实,千万不能疏忽,学习上也一样,有时一个小的缺点可能会导致大的错误,希望引以为戒
[辛辛苦苦打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字,希望采纳啊!]
企业如何避开危机的暗礁
企业如何避开危机的暗礁
中国有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方面,道出了偶发危机存在的可能性与可变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危机发生难以预测的无奈。对于一个大型生产企业,年产数百万台产品,如果按合格率99%来说,那还有数万台不合格产品流入市面;如果通过退换或维修解决了90%以上的问题,那么还有10%的产品可能成为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残次产品,也就是说有几千台机器将成为真正的定期炸弹,可能将企业多年来努力营造的公众形象毁于一旦。
预测
企业的危机是不可预测的吗?在我们回首看许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时,就会发现,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有事前的征兆,可能这种征兆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熟视无睹。问题在于这些事前的征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重视,在哪些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对策,是否真地解决了问题,排除了危机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
风起于青萍之末。对于企业而言,预防危机的难度在于危机的先兆可能很细小,非常容易被忽略,也可能出现的频率很高,以致麻痹了决策者的神经,还可能从先兆出现到危机爆发的时间极短,企业无暇顾及。能够从先兆中预测到危机,并提出防范危机的对策,比挽救危机更重要。而对于企业,除了提高企业的预见力,还要提高企业的抗震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之所以能成为业界流传一时的“教材”,就是因为任总对华为企业发展的忧患意识让业界人士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可以说,如果没有自上而下强烈的忧患意识,所有的危机预警机制都会形同虚设。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2个月。而这个全球目前市值最高的软件巨无霸之所以能经历一次次包括来自美国司法部及各同行的围剿而安然无恙,恐怕与这种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无关系。
忧患意识的培养源自开放与负责的企业文化,而开放与负责的企业文化是从领导者开始建立的。诚信是负责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预警
组建危机管理机构。这样的部门必须由企业最高领导者来担纲。以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兼收一部分基层员工介入。机构人员应是善于观察、长于沟通、勇于创新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这中间最好还应有外聘的高级公关顾问任职。在危机产生时,危机管理机构迅速派生出危机处理小组。
定期进行企业运营危机与风险分析。危机管理机构定期针对目前企业运营的各层面,包括生产、制造、服务、品牌、销售、投融资等各个环节进行分门别类的危机分析。
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单纯的分析不是目的。除了将定期风险分析的内容记录在册,还应将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制订每一项风险的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与责任完成时间与指标。
不定期举行不同范围的危机爆发模拟训练。企业是否能真正有快速危机处理的能力?实践是检验能力的最好试金石。成熟的企业之所以能有良好的抗震性,与其平素进行的危机模拟训练是分不开的。这与消防人员的消防训练、部队的军事演习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不定期是为了避免定期训练所形成的心理惯性,从而降低了训练的实际效果,而训练间隔时间太长则又失去了危机训练的意义。每次危机模拟训练结束,认真反思暴露出来的问题,并迅速予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