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作为对灵和精灵普遍信仰的万物灵观是原始人类的最显著特点。万物有灵既成了蒙昧人的哲学基础同样也构成了文明民族哲学基础。于是人类将一切自然力量都人格化,并赋予以神性,之后加以崇拜和祭典。这就是原始人的自然崇拜。那么灵魂是怎么回事呢?
一、来自梦境的联想——“灵魂”
人为什么会做梦,出现在梦境中的景象是怎么产生的,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些问题不论是现代人还是原始人都会感受得到,即使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问题仍然让众生恍惚。而处在蒙昧阶段的原始人的解释和想象就是:人的生命和在空间和实践中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
中国有句古语,即生死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人虽然死了,但“影子”还在世上,这个“影子”就是“灵魂”,“灵魂”是永生不灭的,这就是原始人的灵魂观念。其实不光是中国人如此,全世界所有原始民族都给死者的“灵魂”提供了一个想象中的生活环境。
二、墓葬的启示
金字塔就是埃及人对于死后有灵世界的一种证据,他们认为死后与活人一样,只要身体完好,就能一直生活下去。只要保护好尸体,灵魂就会在3000年后复活永生在极乐世界。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在18000年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有了墓葬的形式,分为“上室”和“下室”,“上室”是活人的住所,“下室”则是私人的墓地,死者周围会撒上赤铁矿粉,并随葬一些燧石器和石珠等物品。
但埃及人造金字塔的同一时期,中国人的墓葬制度还是很粗陋的,没有地面上的坟台。很多早期文献都能证明这一点。
奇怪的是,金字塔之后的西方文明中,陵墓的地位很快就被神庙、教堂体系给取代了,而同时期的中国,却开始造墓地,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同时,除了皇帝、官僚、文人甚至普通百姓都开始极端重视这种死后的“住所”,并且把墓地称为“阴宅”。
三、中国人的厚葬习俗是因为礼仪
墓上起坟是起于孔子,《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在将他父母合葬与防时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南西北亡人也,不可以弗识。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之后的荀子又进一步发挥,认为“礼”就是讲究养生和送死的道理,并主张厚椁,重随葬品,于是高大的坟丘就这样出现了。
另外中国的祖先崇拜的核心并不是“互惠”关系,而是“礼”。“互惠”关系的自觉与东汉末年佛教的传入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佛教所主张的轮回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民间的各种灵魂不灭的鬼神思想,以及祖先崇拜相结合而产生出的一套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互惠”关系。
四、把想念变成生活的动力
作为一个科普作者,我本人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没有轮回,没有灵魂,我知道我这么说可能很残酷,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是关系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这些都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我觉得,思念固然是没问题的,但更应该做的事情是,首先要接纳亲人离开的事实,其次就是过好现在的生活。不管怎么样,你活得好,就是亲人的希望,你活得好,才是顺应了他的希望,不是吗?
结束语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灵魂,想得多了,就有了灵魂,但灵魂并不是客观存在,他只是我们对人类自身生死问题的一种思考。接受亲人离开的事实,过好自己现在的日子,就是对逝者最好的思念和交代。
肯定没有什么灵魂,不要再有什么幻想了,对于去世的亲人,也不会再次重逢。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明人死后还有灵魂。经常想念去世的亲人的话,可能会通过潜意识在梦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