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颜体是最佳选择:颜体特征明显且简单,基本的比如横细竖粗,整字体态丰盈,初学易入门;而柳体对对笔画的要求较高。且在后期转型方面,颜体易融合其它风格,进而形成自己的面目;而学柳体易陷进去,要脱离它的风格就难了。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 ”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唐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体风格。其书法初学 褚遂良 ,后学张旭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 白沙 《康有为和他的<广艺舟双楫>》:“如果说, 魏晋以前‘体’这个字是表示书体的话,在魏晋以后就转向表示个人风格,如‘颜体’、‘柳体’、‘赵体’,并非是三种字体,仅仅表示三种不同风格的书法而已。”吕更荣《中国书法简史》第八讲(三):“ 颜真卿的书法,主要得到了张旭的指导,上承王羲之的传统,又习初唐四家特点,兼收南北朝书法新鲜营养。学习时有选择,有取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称为‘颜体’。”
扩展资料: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参考资料:颜体-百度百科
您好,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从篆书和隶书入手比较好,因为篆隶在技术上相对 简单,在气息上很高古。
可以先学篆书里的中锋行笔,再经由隶书掌握方笔。方与圆是笔法构成的最基础的表达方式,这些技法为之后的楷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解决了重要的气息问题。然后,可以系统地学习唐楷,在颜真卿处学会把笔铺展开,在欧阳询处学骨力和结构,在褚遂良处学线条的表现力,再在虞世南处学到一种由精神到笔端的虚静……如此再到行书、草书,都有次第。
我把自己学习的顺序分享一下,供您参考。
从临写《峄山刻石》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使线条达到“圆、转、厚、通”,为书法打下良好基础,然后可以临写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和吴让之的《宋武帝与臧焘敕》等,感受一下篆书墨迹作品;然后可以练习一下经典的隶书碑刻如《张迁碑》, 《曹全碑》等,再写汉简如《居延汉简》,清人隶书如伊秉绶作品等感受一下墨迹 隶书。
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楷书字帖临写,比如颜真卿大人的《勤礼碑》,欧阳大人的《九成 宫》,虞世南大人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大人的《雁塔圣教序》等,学习唐人书法的法度,提高对字的结构的认识。
之后可以临临小楷的经典法帖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等,练习对毛笔笔尖弹性的认识及控 制。
接着再进行行书的学习,比如智永禅师的《千字文》,怀仁禅师的《集字圣教序》,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 赋》等等,继续练习对毛笔的控制。之后,可以选择再喜欢的隶书、唐楷、魏碑、行草书等等进行临写,增加见识。临写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脱帖进行创作。
作者已陆续推出一系列关于书法用具及入门知识的文章和视频,欢迎关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学书法,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帖。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到底应该从哪一种字体入手?书法界也是各说各有理,莫衷一是。每个书法家用笔墨表达艺术思维的方式各不相同,各人有各人的擅长。而这些擅长,都是长期浸润于碑帖,最终融入自己的艺术行为而获得的。说穿了,是人的先天潜质与后天学习的有机结合。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并不知道自身潜在的因素是什么,往往都是听从别人的建议来选帖,练了一段时间发觉并不对胃口,于是又换帖,换来换去,一点“形似”都做不到了,好多人就此止步。
其实,每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初级的、模糊的、直观的认识,这种认识在选择某种不熟悉的事物时,本身包含了内心与外界的初次沟通,虽然不是理性的,但很重要。比方说,当你在书店看字帖时,你可能看到欧体好看,发觉它不像柳体那样内紧外疏,一个字的各个部位互相穿插较多。说明你的初步理解已经动用了你的审美潜能,对于今后在结字上一定有影响,那你就应该从欧体入手。
初学也不一定非要从四大楷书入手,很多人先学魏碑,后来形成的风格更为古朴。总之,学书法最初选帖要靠自己。一旦选定,开始力求形似,到写的很“像”了,再拓展路子,逐渐做到“神似”,最终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柳体相对要适合点,因为初学者写柳体比较生硬…不过要好掌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