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重阳节要插茱萸?

2025-01-05 16:40: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

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扩展资料: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解。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阳节

回答2: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不可信的记载,但茱萸“辟邪”却与其故事相关。

从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联想到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花镜》写茱萸:“随处皆生,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色青紫。茎间有刺,三月开红紫细花。其实结于枝梢,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味辛辣如椒。井侧河边,宜种此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

《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具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

茱萸是一味中药,分吴茱萸和山茱萸。《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以前有人认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实为张冠李戴。山茱萸虽为传统中药,有滋补益精的功效,六味地黄丸中便有一味是山茱萸,但它闻起来没有气味,显然起不到驱邪避灾的作用。而吴茱萸药名为吴萸、气辣子、越椒等,吴茱萸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茱萸属芸香科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茱萸苦辛性温,功在温中、行气、止痛。茱萸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均有奇效。茱萸外用对高血压、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所谓的“吴地”,即历史上的吴国。这茱萸的名字也是来自于一个传说。

回答3:

每到重阳节,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头上、帽子上插上茱萸和菊花 ,是为了避邪求吉的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除了插茱萸,簪菊花也是重阳节十分盛行的风俗。民俗专家介绍说,菊花也被看做重阳避邪的物品之一。由于菊花具有药用功能,古人就联想到菊花的避邪功能,于是人们在重阳节除了插茱萸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参考资料: http://money.cf8.com.cn/news/20101016/543361.shtml

回答4:

古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为什么古代重阳节要插茱萸的解释,以及节日由来、相关典故、寓意、庆祝方式和相关扩展的详细回答。

1. 为什么古代重阳节要插茱萸?
古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茱萸是一种常绿植物,被认为具有辟邪、驱瘟、祈福的作用。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插茱萸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平安、祛除疾病和消灾避邪。

2. 节日由来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淮南子》记载,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说,当时有位名叫曹娥的女子,她在九月九日登山采菊,以祈求长寿。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3. 相关典故
重阳节有一些与典故相关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九歌》中的“登高”篇,描述了古人在重阳节登高的情景。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典故,如《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楚国人民在重阳节登山祭祀的故事。

4. 寓意
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是祈求平安、祛除疾病和消灾避邪。茱萸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植物,插茱萸可以驱除邪气,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平安。此外,重阳节也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吉祥,人们通过庆祝这个节日来祈求好运和幸福。

5. 庆祝方式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插茱萸外,人们还会登高、赏菊、品茶、赏月等。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选择高山或丘陵地带,一同登高远眺,感受秋天的美景。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文艺演出、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6. 相关扩展
重阳节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除了插茱萸、登高等活动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例如,江南地区的人们会赏菊、品茶,而北方地区则有吃重阳糕和喝菊花酒的习俗。此外,重阳节还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人们会回家探望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总结起来,古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源于祭祀文化,寓意祈求平安、祛除疾病和消灾避邪。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多样,包括插茱萸、登高、赏菊、品茶等。这个节日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人们表达敬老之情、祈求好运和幸福的重要时刻。

回答5:

古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源于民间传说和医学理论。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驱邪辟秽:古人认为茱萸有辟邪驱鬼的作用,插茱萸可以驱除疫病和不幸,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平安。
2. 避灾祈福:茱萸在古代被认为是神木,有辟邪、祛病、避灾的功效。插茱萸可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希望能够远离疾病和灾难,获得平安和幸福。
3. 驱蛇避虫:茱萸的气味被认为可以驱赶蛇虫,因此在重阳节插茱萸也是为了保护人们免受毒蛇或害虫的侵扰。
4. 养生保健:茱萸被认为有温阳、祛湿、健脾的功效,插茱萸可以驱寒保暖,预防秋季常见的寒湿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释主要是基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医学理论,并没有科学依据。现代人插茱萸更多是出于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的目的,以表达对节日的敬意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