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资源分析地理环境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机会是什么?威胁是什么?策略是什么?

2025-01-25 07:05: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认识本土资源上,家长回答都很简单,都以名胜古迹和民间艺术活动为主,涉及的自然材料、民间工艺、文化等方面很少。这说明家长对本土资源不够重视;在本土特色亲子活动材料上,小班家长刚进园,还没有接触亲子、开放日等活动,回答很简单;中大班家长在这方面回答就丰富了,如利用用布做水果、用饮料瓶做器械等。这些活动给家长带来了乐趣,所以家长印象深刻;在提供资源上,小班家长因为对幼儿园的活动还不熟悉,在配合活动上还不主动;而中大班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需要,配合次数较多,回答的方面就比较全面了;在亲子制作上,90%家长没有在家与孩子进行小制作,说明家长的动手意识不强,在家里没有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材料,与孩子开展一些自制活动的习惯;家长参加亲子活动遇到困难时,会用以下方式解决:向老师请教,和别人讨论和学习,网上学习等。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比如说,出去参观学习,只注意别人有什么新活动区、新材料.有什么与自己不同的墙饰,而非领悟其道理,遵循的什么原理,是否符合本园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特别是本园、本班幼儿的需要及多种需要,对幼儿的发展是否有价值,回来后一般有的反应是立刻照搬效仿。
也有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为了应付各种相关的检查。幼儿园里投放的本土资源是有很多,但不去让幼儿有效地利用,而是怕孩子损坏;或供参观者、领导检查;分等评级时加分用,以此来证明本园、本班是有这些东西的,却淡化了幼儿对他的需要,从而失去了资源应该有的价值。
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技能有所欠缺,教师共同和孩子合作创设环境,像前边所说的小一班,老师画树,孩子们添画树叶、小草、水果等。到了中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有所提高,作品也很丰富,可以开设“个人小画展”,增加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和兴趣,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到了大班,孩子们对个人画展不感兴趣了,老师针对有的孩子会照相,提议孩子们开设“个人摄影展”,使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又有所提高,并且这一活动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总之,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不能随意、盲目,而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现有水平做整体考虑,使环境创设服务于课程环境的发展。所以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有的班级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长期固定不变的,甚至有的科常区的东西一两年没有变化。教师的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幼儿作品排排贴;墙饰主要是平面的粘贴(对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贴死、贴牢,根本说不上活动、可供幼儿操作的,而只是一种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