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内层温度最低。
(1)内层。深蓝色火焰,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
(2)中层。深红或浅黄色火焰,明亮。温度比内层高。称内焰。
(3)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
扩展资料:
蜡烛的火焰是热量造成空气流上升所致。空气流在蜡烛火焰周围平稳流动,并将它聚拢成一点。如果空气事先同燃气混合,那么火焰的温度要高得多,形状也规则得多,是带点蓝色的圆锥形。
无论何种方式,火焰的形状同重力有关,尤其是这样一个事实: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低,因此会向上升。在失重状态下,这种“对流”的效应就不再发挥作用了,火焰的形状更像球形。
火焰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使用不慎却亦可以害人至深。产生火焰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达到着火点(但部分物质燃烧并非一定需要氧气,如活泼的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焰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内层。深蓝色火焰,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
(2)中层。深红或浅黄色火焰,明亮。温度比内层高。称内焰。
(3)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
或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火焰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
性质组成
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C25H52),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添加的辅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软度,具体添加要视生产什么种类的蜡烛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受热熔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原理
我们看到的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蜡烛
分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初中物理老师有个实验,我记得他还说外焰燃烧最充分。实验是这样的
用一根细铁丝或细铜丝拉紧平放在火焰上,可明显地看到金属丝在外焰的部分发红,内焰及焰心部分较暗,从而可以推断出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三层焰芯温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