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保你准备的饲养缸尺寸合适。容积有37至75公升的鱼缸适合一只寄居蟹居住,而两只寄居蟹则需要75至151公升的容积。适合寄居蟹生长的家应该在留住湿气之余还允许新鲜空气进入。鱼缸或爬行类宠物的饲养箱都非常好。你甚至可以将阁楼或贮藏室里陈旧漏水的鱼缸洗净后再度利用!
2、 确保饲养箱保持在正确的湿度。你应购买一支湿度计和温度计。它们能帮助你监测及维持最理想的温度(22至29摄氏度)和相对湿度(75至85%)。寄居蟹通过硬化的鳃呼吸,除非空气足够湿润,否则它们将无法正常呼吸。理想的相对湿度范围至少需在70%。低于70%的相对湿度将引起窒息,让寄居蟹在数个星期或数个月内慢性死亡,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3、准备底砂。底砂是铺在饲养缸底部的一层物质。你仅可以使用糖粒大小的沙子,因为其它大小等级的沙子可能会刮伤寄居蟹,而小孩玩的那种沙子可能含有害填充物。使用去氯盐水弄湿沙子直到能堆沙堡的稠度。你也可以使用椰子纤维压缩成的垫材(Eco-Earth或Jungle Bedding)。
利用盐水(饲养寄居蟹的专用盐水)使椰子纤维膨胀以防发霉。寄居蟹无法挖的沙子都不可用作底砂,比如水族箱砾石(凝聚力不强,难以维持洞的形状)或含钙沙(会结块而且散发难闻气味)。底砂应至少比你饲养的最大寄居蟹高出3到5倍,而且应该可让寄居蟹轻易挖洞来排解压力、躲藏及蜕皮。
4、保持底砂清洁。肮脏的底砂对寄居蟹有害。每6个月即更换底砂。然而,你应每月简单地检查看看底砂是否有霉菌、蚂蚁、螨虫或受其它昆虫侵扰。如果你看见以上任何一种,请马上更换底砂。最好能现场立即清理任何排泄物以及寄居蟹从食物碗挖出或深埋的食物。
如果你想要多做一些,可以为底砂消毒。沙子可以放入烤箱消毒。将沙子铺在大烤盘上(仅用于消毒沙子的目的),然后放入烤箱。把烤箱温度调至120摄氏度(250华氏度),然后让它烘烤2小时。
5、 准备玩具。寄居蟹喜欢爬行!事实上,野外的寄居蟹会攀爬退潮时显露出来的大石头寻找食物。它们有时候也被称为树蟹或椰子蟹,因为它们能爬上树去吃昆虫和植物。然而切勿购买上漆玩具,因为如果颜料被寄居蟹吞食可能会有害。这里有一些关于玩具的建议:
攀爬的玩具:一定要提供攀爬的东西,仙人掌木(choya log)或木头树枝都非常合适。仙人掌木无毒,而且有洞孔让寄居蟹 抓紧。你可以把木放在鱼缸的一个角落,切勿放置太高以免寄居蟹顺着爬出饲养缸。乐高和麻网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天然玩具:你也可将在沙滩上捡的天然石头和贝壳散布在鱼缸里。蛤壳甚至能成为食物盘。只需确保用沸水将它们煮沸消毒后才放入缸里。
塑料玩具:为爬行类动物而制的塑料植物也是让寄居蟹攀爬躲藏的好选择,你只需记得盖上鱼缸的盖子,以免寄居蟹爬出来。确保它们没有将塑料吃掉,如果它们这么做,请马上将玩具移出。
6、 提供水。所有种类的寄居蟹均需要淡水和盐水。你需要为它们准备两个水盆。寄居蟹需平衡螺壳里的水分盐度,盛水的盆要够深,才能让寄居蟹的壳也获取水分(橙红陆寄居蟹,也称草苺陆寄居蟹需要能够浸泡在水里),但同时须确保它们能爬出来。
如果你有一大一小的寄居蟹,你可以在水盆里放一些小石头或天然小海绵,以便水深足以让大寄居蟹的壳沉浸在里面,而小寄居蟹也不会被困在水盆里淹死。
扩展资料:
一、寄居蟹简介:
寄居蟹(拉丁学名:Paguridae)又名“白住房”、“干住屋”,主要以螺壳为寄体,寄居的最大螺体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其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于螺壳内。体形长,分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具头胸甲,但不覆盖最后胸节。头胸部前部较狭窄,钙化较强,后部扩展较宽,角质或完全膜质,有明显的颈沟。腹部长,曲卷或直伸,少数种宽短,多不对称。
寄居蟹多产于黄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边,在沙滩和海边的岩石缝里容易发现,有时在竹子节、穗椰子壳、珊瑚、海绵等其它地方也能看到这种有“清道夫”之称的杂食性动物。寄居蟹并未列位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一般保护动物。
二、生活习性:
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铠甲里,却也因为这副铠甲,它必须得背着跑来跑去,甚至让自己右螯脚大于左螯脚,或左螫脚大于右螯脚。寄居蟹常寄居于死亡软体动物的壳中,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故名。
世界上现存500多种寄居蟹,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少数生活在陆地。更有一些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壳里,而是发展出了类似螃蟹的硬壳,也叫硬壳寄居蟹,著名的椰子蟹即属此类。堪察加拟石蟹(阿拉斯加帝王蟹)是寄居蟹的近亲,过去曾被生物学家归入寄居蟹总科(今已归入石蟹总科)。
常见的寄居蟹可分为三大类:活额寄居蟹科、寄居蟹科和陆寄居蟹科。
由于寄居蟹食性很杂,是杂食性的动物,它们被称为海边的清道夫,从藻类、食物残渣到寄生虫无所不食,对家庭养鱼爱好者来说,在水族箱里放一两只寄居蟹会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寄居蟹的寿命一般为2~5年,但是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经常可以活到20~30年,有记录记载最长的活过了70年。
寄居蟹的房子有海螺壳、贝壳、蜗牛壳,甚至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用瓶盖来充当家。寄居蟹刚出生时本体较为柔软,易被捕食,长大后,必须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房子,就向海螺发起进攻,把海螺弄死、撕碎。然后钻进去,用尾巴钩住螺壳的顶端,几条短腿撑住螺壳内壁,长腿伸到壳外爬行,用大螯守住壳口。这样,它就搬进了一个环保坚固的新家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寄居蟹
寄居蟹,英文名称是「hermit crabs」,「hermit」就是「隐士」,意思是说寄居蟹像个隐居的蟹类,不时躲藏在贝壳里面。它总是背着它「寄居」的贝壳生活,遇到敌人就立刻缩入壳中,这种看似懦弱无能的个性,可是它的求生之道!在遍布沙泥的海底,寄居蟹的壳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是许多底栖生物唯一可以「立足」之地,因此背着这个家,它可以在很多其它动物无法生存的地方过得很好! 寄居蟹是个具有环保概念的资源回收者,它们都是住在贝类死后所遗留下的空壳里,只要清扫一番便可废物利用,绝不会杀「贝」取「壳」的!一个空壳可以换很多个房客,直到破烂不堪为止;大寄居蟹强要「换」小寄居蟹的壳时,是用它的壳去把小蟹「敲」出来的! ◎寄居蟹的私密小档案 寄居蟹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中的异尾类,最明显的特征是腹部不对称的右旋,表面柔软没有甲壳覆盖,使其容易在贝壳中进出,且腹肢退化只剩下尾部的倒钩,可以钩住壳轴,不被敌人拉出,第四和第五胸足也萎缩退化,让身体更能缩入壳内,这些演化出来的特征使它非常适合背负贝类死后所留下的空壳行动。 通常从外表是分不出住在壳中寄居蟹的性别,除非是抱卵的雌性而且卵团露出于壳口外,所以一定要把牠自壳中取出才分得出性别。判断寄居蟹的性别可由生殖孔的位置得知,雄性的生殖孔开口于第五对胸足的腰节;而雌性则在第三对胸足。 基本上所有的寄居蟹都是海生的,至少它们的幼体是在海中成长,经过一段浮游期,然后着苗到适合的栖地;成体的陆寄居蟹类虽然是栖息在热带海滨附近的陆地上,但是仍然会回到海边释放幼体或寻找新壳。 寄居蟹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中的异尾类,常见的寄居蟹可分为三大类:活额寄居蟹科、寄居蟹科和陆寄居蟹科。陆寄居蟹科的成体是生活在海岸湿地上;而其它两科都是生活在海中的,全世界约有86属800多种的寄居蟹,台湾至今共记录有15属将近60种的寄居蟹。 不同种类的寄居蟹栖所范围并不相同,通常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常在珊瑚礁的潮间带上部,另外由于潮池里面的生态条件比较温和,不会受到波浪的冲击,低潮时也能保有水份,多数寄居蟹会聚集在潮池的边缘,或是池里的石块下方。 绝大多数的寄居蟹都是携带贝壳移动的,但有少数种类的栖所较为特殊,例如轻石寄居蟹是居住在岩石、竹片、海绵的穴孔等非贝壳的物体中;而属于陆寄居蟹科的椰子蟹只有在后期幼体和前两年的小蟹才住在壳中,之后就裸露腹部生活了。 一个合适的空壳对寄居蟹是非常重要的,空壳除了保护身体使它得以成长之外,还能够提供寄居蟹以下的好处:避免受捕食者所捕食,爬行时能保护柔软的腹部,避免受缺水、温度及盐度变化的影响以及保护雌性寄居蟹的卵团。另外,住过小的壳会使蟹的生长受抑制;但是住在过重、过大的壳所花费的能量较多,会影响个体的成长,行动也会变得比较笨拙。而当寄居蟹身体状况不同(长大了、抱卵时等)或环境改变,原本合适的家又变得不适当了,因此它时时要为住处而奔波不已,这可由寄居蟹一见到贝壳或类似的物体就立即趋向前去探究一番而知。 ◎捍卫居所的壳战 贝壳虽然是寄居蟹的重要资源,但是在自然的情况之下,寄居蟹并不会主动去杀死贝类以获得空壳,除非是贝类受伤或无法逃走的情形才有可能。因此寄居蟹必须依赖贝类的自然死亡才能够得到新的空壳,对于原主人还未死的贝壳,它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寄居蟹会前往贝类常被捕食的地方,看看能否找到它理想中的家,尤其是住在贝壳破损得很厉害的寄居蟹,更是会前往这种地方,不过,寄居蟹被捕食者吃掉的机会也是满大的。 补充: 在大多数寄居蟹可生存的海岸,可供寄居蟹使用的空壳数量都很少,所以可用的空壳对寄居蟹族群的数量是一个限制因子。能够遇见贝类刚死亡而留下空壳的寄居蟹并不多,大多数寄居蟹都要靠与其它同种或不同种寄居蟹换壳才能有新的住家。 通常换壳之前会有一连串的仪式化行为,称为壳战,其中最特别的就是主动的寄居蟹(通常是较大只的)抓住防御者的壳口,使双方壳口面对面,接着主动者运用腹部的力量,以自己的壳连续猛击对方的壳口,迫使对方让出壳来。此时防御者有两种选择,一是抵死不从,躲在壳中怎样也不出来;另一个就是乖乖让出壳,给主动者挑选,免得手脚被拉断。如果是后面的情况,主动者会将对方的壳翻来覆去、仔细的检查,甚至会住看看到底适不适合它,最后主动者会在两个壳中挑选一个它最满意的壳离去,在旁观看的防御者只好别无选择的住进剩下的空壳。 ◎寄居蟹在底栖生态上的角色 在遍布沙泥的海底,稳定的硬底质是十分罕见的,除了泥沙等沈积物会将石块等覆盖之外,小石块也容易因海流而滚动,让一些附着生物难以成长。但寄居蟹背上所携带的贝壳,则一直维持着有上下之分的位置,不但不会被沈积物覆盖,也少受捕食者侵扰,因此寄居蟹所背负的壳是底栖生物良好的稳定基质。 曾有研究指出,寄居蟹的壳上曾发现超过120种的附着共生物!包括藻类、原生动物、海绵、刺胞动物、棘皮动物……等等。这些共生物可分为初级生产者(红藻)、初级消费者(主动和被动的滤食者)、次级消费者(肉食种类)三个营养阶层,而它们在壳上也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因此,对此一特殊的群聚而言,寄居蟹的壳提供了一个可移动的地基。然而,这些共生物对壳的作用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作用,对贝壳的使用年限可大有影响! 补充: ◎寄居蟹VS.刺胞动物的亲密关系 任何两种生物住在一起的情况称为共生(Symbiosis),就寄居蟹壳上的附着共生物来说,刺胞动物─特别是海葵和水螅虫,为当中体型较大同时也是研究较为详尽的。 大多数寄居蟹与刺胞动物的共生关系并非是绝对的,亦非一对一;多数是互利共生,海葵的刺丝胞能提供寄居蟹某些程度的保护,而海葵则可在壳上获得栖息的硬基质。水螅虫也能提供寄居蟹某些程度的保护,并避免其它大型有害的附生物在壳上形成聚落;当寄居蟹觅食时水螅虫除了可获得碎屑当作食物,也能藉以避免被底质淹没,甚至当寄居蟹聚集时也能促进水螅的有性生殖。 在建立这种共生关系时,双方都可能采取主动,视种类而异。两者也都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完成此一关系,亦可以人为方式来模拟引发。寄居蟹会把海葵置放在壳上的适当位置,以获得重心的平衡或有效地防御敌人。无章鱼等捕食者存在时,寄居蟹会逐渐放弃背负海葵的行为,然而一有捕食者出现时,寄居蟹会急忙寻找海葵并背负在壳上。优势个体可自劣势者取走海葵此一资源。 ◎台湾寄居蟹的保育 台湾的寄居蟹面临威胁最严重的是椰子蟹,椰子蟹分布于热带西太平洋海滨,出没于海岸林附近,例如林投树、椰子树下,由于体型硕大、行动迟缓,再加上人们很容易到达它们的栖息地,因此椰子蟹常成为人类捕食的对象。 目前椰子蟹在世界上的族群已经愈来愈少了,因此「国际保育公约」将它列名为濒临绝种的无脊椎动物;而我国也在1996年由农委会公布其为保育类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唯一的保育类甲壳类。椰子蟹目前仅在兰屿、绿岛有稍多的族群,垦丁也有少数个体。然而,经过这么多年来的保护,椰子蟹的数量依然稀少,特别是兰屿、绿岛,原因多是由于当地居民无节制的捕捉,一些漫无目的标本搜集家可能也必须有所反省。 补充: 兰屿、绿岛当地捕捉椰子蟹的活动其来已久,有人认为这是从老祖宗开始就有的捕捉行为,应当不会导致椰子蟹的灭绝。然而,从前可能是由于物资缺乏,才有捕捉椰子蟹补充蛋白质的需要,现今海滨的寄居蟹则常为人捕捉以供游客购买玩耍,或是被当作稀奇的野味而成为老饕的佳肴。不过,兰屿地区可能是由于原住民的禁忌,除了存放核废料之地,其它地方几乎很难发现椰子蟹;而绿岛则是由于移居当地汉人无所谓的禁忌,每到入夜时分,许多海岸林边就有捕蟹人手持明亮的探照灯在林间搜寻,椰子蟹只要在宁静的夜里稍微移动发出声响,就难逃被捕捉的命运。 除了被人捕捉供游客购买玩耍之外,加上珊瑚礁海滨的栖地常被开发破坏,以及民众不断捡拾海滨的贝壳,其中以陆寄居蟹所受的影响最大,使得它们无壳可住,造成陆寄居蟹在台湾族群的严重缩减。 尽管寄居蟹是海岸底栖生态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台湾有关寄居蟹族群生态的研究十分缺乏,尤其是列为保育类的椰子蟹和族群锐减的陆寄居蟹,因此无从估计所受到的影响。希望相关保育单位能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规划相关的保育措施,使寄居蟹能够重回它们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让保育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实。 我们应该记住,属于大自然的就不应该带走─不要带走寄居蟹、不要捡拾海边的贝壳,当然,也不要向小贩购买寄居蟹。如果想要多认识寄居蟹,请到海边,仔细的观看他们的行为生态,可以暂时把它们放在透明的压克力昆虫箱中观察,然后放回原处。但是,千万不要带回家饲养,它们是无法在一般水族缸中存活的,请让可爱的寄居蟹快乐的生活在真正属于它们的环境中。
1、温度:温度不低于华氏70度,不高于78度。
2、湿度:相对湿度70%,绝对湿度大约50%,但多数湿度计度的是相对湿度。寄居蟹喜湿润,但是湿润不等于闷热,一定要注意通风,切记不可将饲养箱密闭。
3、垫材:石头、沙子之类的东西。寄居蟹是昼伏夜出的生物,白天它一般躲藏在沙子、石缝中,要让寄居蟹感觉到自己安全,不然它很有可能在兴奋状态下自杀或者自残。选用的垫材要干净、环保,应该消毒撂几天,让里边的寄生虫和一些有毒物质挥发杀灭。
4、寄居蟹多只一起养:建议买2只以上,如果缸子小就不要养太多,2、3只也就够了。
5、寄居蟹环境卫生:寄居蟹是腐生动物,周围环境太脏了会导致寄居蟹生病的,细菌增生、寄生虫增生等。
6、寄居蟹是甲壳动物:它的壳是不会随着身体长大的 它需要蜕皮。 蜕皮时要离开它天天呆的壳,它需要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如果几只养在一起的话把不要蜕皮的挪开,避免寄居蟹蜕皮的时候被其它寄居蟹攻击。寄居蟹的壳基本上是1年左右换一次,虽然它的壳是天天换,但是相同大小的贝壳,它也有可能换来换去,如果几只在一起的话也有可能互相换换。
7、寄居蟹的食物:寄居蟹吃的东西很少。在海边生存的寄居蟹就是以死鱼残骸以及被海浪打上来的浮藻等等为食的,寄居蟹比较喜欢吃味道比较大的东西像带有鱼腥、鱼臭的,但是不要给寄居蟹喂酸性的东西,常期喂的话 寄居蟹可能会得软骨病;也不能喂寄居蟹奶制品,寄居蟹会无法消化而死亡;还要注意营养均衡。
8、海水:寄居蟹吃的食物中大部分是水的,水不能用自来水,里边的化学物质会杀死寄居蟹的。寄居蟹喝的水当然最好是海水,没海水切记不能在水中加食盐,因为我们吃的盐中是有碘的,碘对寄居蟹来说 就是毒。水也要经常换的 食物也是。
9、洗澡:寄居蟹每星期都需要洗澡,洗澡是非常必要的,这使它们的鳃保次湿润。因为寄居蟹是用鳃呼吸的,它的鳃要经常保持着湿润状态,原因是为了让氧气能溶解到鳃表面上的水中 然后与鳃上的毛细血管进行空气交换,水中不能有一点氯,温度应是室温的,不能明显的高于或低于室温。
给寄居蟹洗澡:把寄居蟹底朝天放到盆里,等它出来水就会流进壳里,冲掉身上的污垢。洗澡后让它们自由爬行或奔跑几分钟后,把它们从盆取出,滴干水,让他们四处走动弄干自己。找一个鞋盒子在里面铺上纸巾 然后把干了的寄居蟹放回饲养箱寄居蟹洗澡的时候,要清理寄居蟹的饲养箱。把脏东西取出,把壳里的沙子倒掉,盘子里放好食物。
寄居蟹食物:
水果类:苹果、椰子肉、芒果、梨、蜜瓜、火龙果、林柿、西瓜、香蕉、桃。
蔬菜类:红萝卜(熟)、莫丝、白萝卜(熟)、卷心菜、马铃薯、番茄、番薯、水草、菠菜。
肉类:碎鱼肉、蚬肉或小虾肉等、蟹柳(熟)、鱼肉、罐装狗粮、鸡肉肠(犬用)、鸡肉鸡骨、香肠(熟)。
其他:爆米花、熟虾(连壳) 、面包、岩盐、白饭、饼干、蛋壳、蜂蜜、蘑菇、烧鱼干(犬用)。
杂食:除了酸性食物和奶制品。
注意事项:
寄居蟹以螺壳为寄体,平时负壳爬行,受到惊吓会立即将身体缩入螺壳内。随着蟹体的逐渐长大,寄居蟹会寻找新的壳体换壳,已知的寄居蟹品种有几十种,在我国沿海较常见的品种有方腕寄居蟹和栉螯寄居蟹。方腕寄居蟹比栉螯寄居蟹体形稍大,寄居的螺体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
饲养寄居蟹可用鱼缸或较大的玻璃罐、塑料罐等容器,底部铺满砂石,砌成斜坡状。调好0.4-0.5%浓度的盐水,淹至斜坡1/3-1/4处,有条件的话还可装一个小型过滤器。
寄居蟹可喂其碎鱼肉、蚬肉或小虾肉等,食物应放置在水上砂面,每天喂一次就行了,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污染水质。夏天每星期要换水1/3,冬天换水时间可稍长一些。
1. 饲养前
首次饲养请用盐温水替它们浸个1-2分钟的海水浴,清除寄生虫或虱类生物,并且摆放水盆,遮蔽物和铺上底沙,在沙上加1-2茶匙钙盐(它们会直接从沙上摄取所需盐份)。新蟹通常会钻到沙中几天至数星期以适应新环境,这时候它们可能不太活跃或不进食,等它们熟悉你家的沙子,这时不要把它们放在手上,减少干扰它,要放在一些比较暗及静的地方,维持每天更换食物及适当温湿度。
2. 阳光、通风 、隐藏物
尽可以找比较接近窗边的位置,或是日照可以斜射到的地方。但不至於要到阳光直照的地步。把缸放在较低处,缸的最高缘正好在窗户的最下缘。布置要多一点隐蔽物,尤其是小屋,以配合它们的习性。 寄居蟹是非常胆小的,而小屋可以令它们觉得安全,它们本身也十分喜爱日间在屋内休息。
3. 饲养缸
饲养缸可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寄居蟹居住,可选用塑胶或玻璃箱。塑胶箱附有盖子及有一定高度,可以防止逃走,盖子上有孔,有适当的通气性,加上盖子可紧紧地关闭,能够保温和保湿。
4. 空间
饲养缸内要铺底沙让它们能有适合的地方躲藏脱壳,缸内的底沙的深度至少要是缸内个体体高1至2倍(最少5-7cm),而沙的粗度大约2-3mm,太幼的沙会摄入壳内,太粗的会令它们蜕皮后不能返回沙面。要有空间布置隐蔽物和水盆,及足够给它们走动。如想饲养缸的空间变得更大,可在饲养缸内放些攀爬物或流木供它们攀爬。
5. 不同大小的个体
在同一饲养缸内,如同时饲养大个体和小个体,应小心留意大个体会否攻击小个体,如出现这情况,请分开饲养。
6. 后备缸
如饲养太多陆寄居蟹(1呎缸有6只以上),应准备1-2 个后备饲养缸,作为蜕皮中的陆居蟹的避难所。例如当发现某个体出现蜕皮的先兆,这样便可以把它们放在另一个饲养缸里。另外,后备缸也可以用作生病或受到压力而自割的个体的治疗室。
7. 清洗
注意清洁剂对陆寄居蟹来说毒性是十分强的,所以清洗饲养缸时绝对不要使用洗洁精、碱液等清洁剂。夏天细菌容易滋生,可以清洗得频密一些,冬天则不用清洗得那麼频密。平均每2-3个月清洗一次。若发现有异味或昆虫时,则应尽快清洗饲养缸。在进行清洗前要注意饲养缸内有没有陆寄居蟹个体失踪了。如有个体失踪,便表示有个体正躲藏在沙里,可能快将要蜕皮,这时便要中止清洗饲养缸。准备一个塑胶缸,让寄居蟹在加钙盐的暖水里浸浴,水深为螺壳的同等高度。浸浴时我们把螺壳口面向上,放它们入水中,让它们在水中步行1~2分钟便把它们拿起。
8. 温度、湿度
由於寄居蟹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温度适宜维持在摄氏20-30度,当处於15度时,动作会开始缓慢,10度以下更会死亡。可用热毯或用紫外光灯把饲养缸维持在26~30度。由於寄居蟹是用鳃呼吸的,湿度低时,它们便不能呼吸,请维持湿度60-80%,每天早晚需要使用加有钙盐的水(不要给含有氯气的自来水)作手动喷雾2-3次。
9. 食物
陆寄居蟹是夜行性的动物,最好在晚上十时后喂饲。每天更换食物,陆寄居蟹平时会用前螯在沙中找有机物质果腹,可用米饭、面包屑、蛋、蔬果、鱼饲料等喂饲。另外它对玉米和爆谷也特别喜爱。如蜕皮后可以给它们多些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壳、熟虾(连壳)等的食物。
不要给它们吃葱类、含芥辣的食物、香辣食物、加入了防腐剂或添加剂的加工食物、糖类、含大量油性的食物、含有防虫效果的食物、含杀虫效果的蔬菜植物。
10. 食水
可用矿泉水、蒸馏水或凉开水,不要给含有氯气的自来水,陆寄居蟹是利用鳃部呼吸,而含有氯气的水会伤害它们的健康。需用2个水盆分别放淡水(供饮用)和海水(供浸浴),海水份量为100ml : 3g (约500ml道地绿茶空樽 : 2茶匙)。
11. 贝壳
寄居蟹天生有换壳特性,将不同大小的新壳放在饲养缸大概三个月至半年左右,可爱的寄居蟹就会转用新壳。当陆寄居蟹身体不断长大,贝壳变得不合适,狭窄或残破时便需要换壳。第一次买新壳时,需用温水加钙盐洗涤约十分钟。如它不换新壳,则可能表示现在的贝壳仍合适。
12.裸体
如它们突然脱离螺壳,请立即准备几个螺壳,然后浸在暖水中。另外向裸体中的陆寄居蟹作喷雾,或给它一个海水浴约1分钟 (应该用暖水,不可用冷水,水位不要太高),然后把它和先前的螺壳一起放进鞋箱内 (如果没有的话,找一个普通盒子、箱子也可),盖上盖子后内里便会变成漆黑一片。跟著,维持这个状况。1~2个小时后打开盖子看看,如果还是继续裸体的话,便再等1~2个小时。
13.蜕皮
陆寄居蟹要成长,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进行蜕皮。「蜕皮」和「换壳(更换螺壳)」不是同一种状态。「蜕皮」是指陆寄居蟹脱下身体的旧甲壳,而肌肉组织会长大并逐渐变硬,形成新甲壳。「换壳(更换螺壳)」是指陆寄居蟹从背著的螺壳爬出来,再移到并进入另一个空的螺壳里。当发现它活动量减少,并常常躲在水盆或附近底沙以取得水份,而且不断地重覆挖掘底沙躲藏,这便是蜕皮前的徵兆。蜕皮的过程通常在沙中,一般需时数星期至一个月,视乎个别情况。陆寄居蟹所蜕出来的旧壳不要拿走,因为这是重新补充所需钙质的重要来源。陆寄居蟹在蜕皮期间会变得很脆弱,如蜕皮失败往往会引致死亡,暂时不要拿它们上手玩或观察,以免干扰了它们寻找适当的位置预备蜕皮。同时把它隔离,以免受同伴干扰而造成蜕皮失败。注意隔离缸最少必须有水盆和供躲藏的洞穴,和足够深度的沙。
蜕皮后的另一个变化便是体色变化。有些个体在蜕皮后体色会变得较浅色,有些则会变得较深色。体色变化主要是和它们在蜕皮前所进食的食物有关,一般来说,吃含有胡萝卜素较多食物的个体,体色会渐渐变得鲜艳。但体色变化也有可能与气温、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有关,所以陆寄居蟹在每次脱壳后它们的体色也会有些微的变化。而即使同一品种的陆寄居蟹也会因为栖息地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色。
陆寄居蟹是非常胆怯和神经质的生物,对四周的环境警性很高,贴背景纸或魔术镜纸,这便可好好地观察它们在饲养缸内的活动。
1、温度:温度不低于华氏70度,不高于78度。
2、湿度:相对湿度70%,绝对湿度大约50%,但多数湿度计度的是相对湿度。寄居蟹喜湿润,但是湿润不等于闷热,一定要注意通风,切记不可将饲养箱密闭。
3、垫材:石头、沙子之类的东西。寄居蟹是昼伏夜出的生物白天它一般躲藏在沙子、石缝中,要让寄居蟹感觉到自己安全,不然它很有可能在兴奋状态下自杀或者自残选用的垫材要干净、环保,应该消毒撂几天,让里边的寄生虫和一些有毒物质挥发杀灭。
4、寄居蟹多只一起养:建议买2只以上,如果缸子小就不要养太多,2、3只也就够了。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药用植物栽培和动物养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