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地区的原油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稠油,是来源于车拐断裂带捕获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古油藏后期改造幕式调整的产物;第二类为轻质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并有少量白垩系烃源岩的供给。
从烃源岩的发育特征看,昌吉凹陷二叠系的油源充足,二叠系烃源岩生烃中心位于昌吉凹陷北侧,车排子凸起区北部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圈闭距离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灶位置有利。因此,在车拐断裂带形成大规模的古油藏后,经调整改造就近运移集中在车排子凸起带的北侧地层及岩性圈闭中重新聚集形成残留稠油油藏。
侏罗系烃源岩在昌吉凹陷与四棵树凹陷均有发育,从地层埋藏演化看,昌吉凹陷南部侏罗系烃源岩厚度明显变大,而侏罗纪末期昌吉凹陷中北部的构造抬升导致侏罗系烃源岩被剥蚀,厚度变小,烃源岩的物质基础被大大削弱。而在昌吉凹陷的南侧,侏罗系烃源岩相对保存较好,剥蚀厚度较小,从总体的生烃能力看,八道湾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明显高于西山窑组与三工河组,此为昌吉凹陷南侧的主力烃源灶。但昌吉凹陷南侧八道湾组烃源岩离车排子凸起西缘区块距离较远,八道湾组烃源岩生烃中心到排2井区一般都超过60km,对比一般烃源岩运移有效范围标准,昌吉凹陷南缘八道湾组烃源岩对车排子凸起区供烃有限。
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存在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与西山窑组三个烃源灶,生烃史分析表明,现今此三个烃源灶均处于生烃高峰,与油气成藏配置关系有利,西山窑组的生烃强度要明显偏低。由于白垩系烃源岩处于低熟阶段,油源贡献不大,但由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向车排子凸起带运移过程,受白垩系烃源岩的浸染,也表现了白垩系烃源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由于四棵树凹陷离车排子凸起带距离近一些,且从埋藏史演化可以看出,四棵树凹陷新近纪以来,地层快速埋藏,侏罗系烃源岩快速进入生烃高峰,开始排烃,导致油气运移距离短,供烃效率较高,油气的散失量要少一些,从而对车排子凸起带的轻质油有重要的贡献。目前中石油在车排子凸起尖端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轻质油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排2井区油气主要是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
但总体而言,从油气的分布特征上看,车排子凸起带主要形成岩性尖灭或地层超覆上倾遮挡式油气藏,轻质油气主要聚集在沙湾组二段砂体的尖灭段,而大规模的骨架砂体却未见有油气聚集,表明轻质油的油源供给并不十分充足,这是限制轻质油油气大规模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稠油,车排子凸起北部区域虽然离昌吉凹陷相对较近,但稠油油藏主要为二叠系原油的后期调整形成的残留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