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在学会分享这方面的故事有哪些

2024-12-24 19:55:2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教会孩子学习“分享”

分享是托班幼儿交往的常用手段。
然而托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
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
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虽然生活环境得以优化,
但没有与兄弟姐
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
孩子在家中是一
颗星六人捧,
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
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
吃,
好玩的东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
于是幼儿这种“唯我
独享”“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认之下滋长,
从而形成了
“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们乐意接
受别人的东西,
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
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
和在家一样,把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吃的就自个儿吃,根本不会
想到与别人一起分享。
有时就为了拥有一个玩具,
大家都相互不肯谦
让而发生争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纠正,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而分
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
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有助于更好
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针对
托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环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
了培养,使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获得快乐。

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
去:我好吃的东西没有了,
我好玩的玩具给别人玩了,我暂时没有的
玩了。所以必须要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告诉幼儿好的东
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让幼儿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
也快乐”的道理。在结合国庆、圣诞节、以及年级组的教科研研究课
题,我们开展了多次分享活动,这包括与小班小朋友一起开展的“好
吃的食物”

“好玩的玩具”

“看谁最最棒”的体育竞赛活动等,让幼
儿相互间体验到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
一起玩好玩的玩具、
一起
参加体育比赛等,
共同得到了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
而且在这样的分
享活动中,
幼儿感受到这样的分享行为是很快乐的,
都争着下次一定
还要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通过讲
述“孔融让梨”的故事。
让幼儿理解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
使幼儿懂
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
学习。利用情景表演《做客》
,教育幼儿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幼儿从
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
怎样与别人分享,
初步了解只有与大家共同
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巧妙利用偶发事件,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师要在班级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当幼儿把东西
发给同伴吃时,
请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
从内心体验分
享的快乐。
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件小事,
我们会对幼儿说
“谢谢”

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
。让
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请别人帮忙都要说“谢谢”
,帮助
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
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和彼此的
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

经常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帮助
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
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
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
记得冬天天冷的时候,
孩子们衣服穿得很多,
自理能力有差,
每天中午午睡脱衣服时都要教
师一个一个脱,幼儿等待的时间非常长。有一天,季子言、李志鹏和
王轩三位小朋友站在床上围在一起,
仔细一看我才发现,
原来是季子
言和李志鹏小朋友在帮王轩小朋友脱裤子,
两人一人拽一只裤管,

于帮助王轩小朋友脱下了裤子。
脱好后,
王轩还有礼貌的对他们说
“谢
谢”
。随即我就表扬了三位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行为,鼓励其他幼儿
跟他们一起学习。
这其实也是幼儿相互之间自发的分享行为,
因为有
了平常教师努力营造的关爱、帮助、分享、温馨的环境氛围,才能让
幼儿萌发关爱他人的行为,才能体验到那种快乐。

(三)树立榜样,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托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的。
在幼儿园,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所以,
教师要做有心人,
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分享。
当看到
幼儿一人独自在看书、
玩玩具时有意地走过去说:
“我和你一起看好
吗?”“我和你一起玩吧。
”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
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老师要有意识的在同伴中树立好
典型,
让其他幼儿学习。
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
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xx
把自己的好吃的饼干分
给了大家吃,你们开心吗?”

“你能把玩的玩具给大家一起玩,真
大方!”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
的肩膀、翘起大拇指等赞许的言行,给予幼儿极大的鼓励,情感得到
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
做出分享行为,
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同时也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
和学习。

(四)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分享交往技能,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

有很多幼儿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
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在娃娃家,徐苓璠看到宋永悦
手中的胡萝卜,
伸手就去拿,
急得宋永悦大声喊:
“是我的!
是我的!

而徐苓璠就是不还给宋永悦,
反而把胡萝卜藏到了身后,
眼看两人就
要动起手来了,我忙说:
“徐苓璠你应该跟宋永悦商量一下,
‘胡萝卜
借给我玩玩好吗?’
”看到老师的介入,两人都停下了手。徐苓璠学
着我的话:
“给我玩玩好吗?”宋永悦犹豫了一下,说:
“这是我的。

还不乐意呢,
怎么办呢?徐苓璠看着我,
可是手还捏着胡萝卜。
我说:
“悦悦,你的胡萝卜是从哪里买来的?你也帮徐苓璠买一根吧!
”宋
永悦一听,
赶紧拉着徐苓璠的手,
带着她去超市买了。
买到了胡萝卜,
两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作为教师,
我们还应尽量多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
鼓励个
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相互交流、协商、协调,引导他们把
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
在看看、
玩玩的过程
中,
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在晨间游戏时,
为让幼儿了解轮子的滚动,
我发动幼儿把家中的圆形
玩具带来,放在区域中玩。
张睿慧欣刚想伸手拿圆形的轮胎,李佳育
忙一把拿起,护在胸前说:
“这是我的。
”一副不给的样子。
“昨天你
不是玩小朋友的车了吗?如果这样小气,
下次,
小朋友也不愿意给你
玩了。再说,如果你想玩玩具小朋友不给你玩,你心里难过吗?”听
了我的话,
佳育仔细思考了一下,
还是把手中的汽车递给了张睿慧欣。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
首先要求他们应该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
使
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
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平时,我们还会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玩具少、人多
怎么玩?小朋友带来的玩具怎么玩才更有意思?你想玩别人的玩具
应该怎么做?等等问题来引导幼儿怎么去学会与别人分享:
玩具少大
家可以轮流着玩;
小朋友的玩具可以交换着玩;
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征
求别人的同意,

(她)
答应了才能玩„„。
有时幼儿表现的很固执,
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独占带来的直接后果。
一次,
徐苓璠从家带了许
多好吃的,别的小朋友见了都上来向她要,可是,她一个也不给,小
朋友都没趣的走了。过了一会,张睿慧欣带来了糖与大家分享,分给
小朋友。徐苓璠见了也去要,结果张睿慧欣说:
“不给你,你好吃的
都不给小朋友吃。
”说的徐苓璠低下了头,最后想想还是用自己的好
吃的去换了张睿慧欣的糖。
有了这样的经历,
幼儿遇到同样的事时就
会考虑,自己“小气”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

回答2:

孔融让梨这类的带插图的小故事,还有一些央视的公益广告可以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