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本段三、专访:扬子晚报向过程管理要新闻质量
在新闻竞争纵深化、立体化的今天,新闻产品虽仍强调记者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但产品的生产已经从过去的“个人作坊”走向“集约化大生产”,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强大的编辑平台为一线记者提供强力支撑,使新闻产品的生产能够适应现代竞争的要求。 那么,这一强大的编辑平台究竟该如何构建,并最终实现为记者采写优质稿件导航的目的呢?《扬子晚报》通过改版,尝试构建新闻选题管理流程及流程督察机制、考评机制,试图通过这几个首尾衔接的流程和机制颠覆传统的记者前方写稿、编辑终端把关的模式,将新闻质量管理贯穿到新闻产品制作的前端、中端、末端及售后的整个过程。 关于选题——数码集成,控制全过程质量 所有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0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如今,ISO9000过程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质量认证体系。对新闻来说,虽然其管理流程有其特殊性,但过程管理较之终端管理,在新闻产品生产上仍然具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意义。 作为支持改版的重要措施之一,《扬子晚报》启用了新闻选题数码集成系统。该项目利用数码科技革新媒体传统的选题会模式,使新闻选题的管理环环相扣,大大提高了选题汇集、分配以及定稿、定版的办报效率,为选题的高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选题汇集:部门管理量化
部门选题是整个报纸选题的基础,而部门选题又出自每位编辑和记者。因此,《扬子晚报》此次设置的选题集成系统,就是以各部门选题的汇集作为基本资源。在这一系统中,汇集好本部门的选题是部门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 据《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介绍,每天下午4:30是报社雷打不动的编前会,梳理汇集本部门的选题,是各部门主任每天编前会前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为使部门具有高质量的选题,部主任每天开会前都要与部门内每位编辑、记者保持沟通,然后将部门初定的选题整理成选题文本,通过局域网传送至第二个模块——编前会“选题库”。 由于部门选题的生成过程全都是述诸文字且具有档案功能,一些部主任感慨地说,过去报选题口头说说,好坏无人记录追究,有时难免敷衍走过场。但现在不同了,部门每天的选题都是一份部门当天工作的成绩单,促使部门管理更重实效。刘守华也坦言,所有选题都要做到有标题、有提示、有责任人,这种汇总的方式就像是“过堂”,“逼着”主任们必须认真做好准备。
投影确认:集体决策把关
每天下午4:30,由值班总编主持、报社采编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编前会都会在《扬子晚报》准时举行。会上,各部门汇总的选题通过电脑投影等设备在现场实时展示,与会者不仅可以共享选题,还可以参与讨论、提出建议,选题最后由值班总编定夺。 “以前各部门报选题,就是你说说、大家听听,现在所有选题都打在投影仪上,大家既能听你说又能看到内容梗概,印象会更深。选题到底是做还是不做,是做大还是做小,做了以后放在哪个版,这些都要经过集体决策来把关。”刘守华介绍说,编前会上,有的选题很快就通过了,有的被当场“毙掉”,有的要增加内容,有的要置后处理,有的应与其他选题整合归并,有的诸如文体新闻版块报上来的选题会安排到社会生活版面上去,等等。编前会开完,所有选题都会得到妥善处置,得到确认的新闻选题连相应的版面都会确定下来。 刘守华表示,选题通过投影形式让各部门共享,使得每个部门既能知局部又能知全局,对于部门稿件该如何处理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掌握。一些热点新闻发生时,各部门可能会同时出击,通过选题汇总和编前会及时谋划,各部门信息能够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效率。
选题公示:信息及时反馈
编前会结束时,要闻编辑室要将所有得到确认的选题及确定下来的相应版面汇成《选题目录》进入第三个模块——编委会“选题公示库”,让所有编辑、记者通过局域网共享并监督。 刘守华表示,对记者来说,选题网上公示能使他们对自己所报选题的处理结果了然于胸,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强化对稿件处理的版面意识,在形式及内容的把握上也更准确。此外,由于所有过程中的信息全体编辑、记者都可以共享,因此,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监督者,使新闻的导向把关更加严密,也使得虚假新闻及关系稿无处遁形。 晚上6:00后,各编辑室编辑和版面组组版员便开始按照“选题目录”组版,值班总编则会根据《选题目录》对版面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与调整,同时通过局域网随时了解组版情况。若遇重要的突发性新闻,值班总编还会根据目录进行临时性的调整。“对值班总编来说,这种方式大大强化了对版面即时调度指挥的功能。”刘守华说道。
关于评报——公开评报,不断提高质量
新闻选题数码集成系统的应用,虽然在新闻产品制作过程中对新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已经入户、上摊的新闻产品是否真正符合受众的需求?与同城媒体相比,自己的新闻质量有没有差距呢? 在启动新闻选题数码集成系统的同时,《扬子晚报》制定了每天公开评报的机制。这是新闻产品见诸市场后的自检与反省,通过这样的自检与反省,每一个参与新闻产品制作的编辑、记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推动报纸质量的持续改进。
考评办评报:比较同城媒体
《扬子晚报》组建了新闻考评机构——考评办公室,该办公室直属总编辑领导,不与任何部门发生利益关系,考评办主任由富有一线采编经验的资深编辑担任,考评办成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同城各家报纸。 每天中午11:00,《扬子晚报》都要召开由值班总编、编委、考评办主任、全体编辑部主任参加的评报选题会。会上,首先由考评办主任发表评报意见,通过自身纵向比较、与同城媒体横向比较,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把问题和不足讲透,以不受任何干扰的读者立场比较各报内容、形式的短长。 刘守华坦言,有时考评意见非常尖锐,但正因为有这种不受任何干扰的第三方声音,使评报摆脱了参与产品制作者可能有的主观倾向,变得更加公正、客观。 全员评报:点评报道得失 考评办评报之后是部门自下而上的评报。部门由于是新闻产品的直接制作人,了解新闻制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及背景,他们有时候对来自考评办乃至编委会的意见能够接受,有时候则不能接受,这使得评报会常常变成一场辩论会。“正是在这些辩论中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新闻的认识与把握。”刘守华说道。 在考评办和部门的意见说出来之后,包括值班总编在内的值班编委会根据前一天晚上看稿的情况点评得失。刘守华表示,每天每个过程都夹杂着得失和甘苦,值班总编把这些端出来和与会各部门交流,各部门对编委会的编辑思想及政治导向、稿件内容的把握与制作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及时调整前方记者的采写和后方编辑的定位。 除评报会外,《扬子晚报》每天还安排三四个采编人员轮流在内网上评报。据了解,参加评报的采编人员早晨要自己去买报纸,将当天《扬子晚报》与同城媒体和外地媒体的报道进行比较,下午把评报内容直接发到内网上,所有采编人员都可以跟帖。 “评完后肯定会有收获,因为必须认真看这一天所有的报纸,认真思考、点评,不能瞎说八道。有些评报的采编人员就反映,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报纸。”刘守华笑着说,刚推出评报制度时,还曾经安排刚进报社的大学毕业生来评报,虽然有些稚嫩,但有股清新之风,报社也可以从中发现优秀的人才。“新员工、编辑、记者、部主任都要轮流在网上评报,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找一些有代表性的读者加入网上评报队伍。”
速录员实录:评报信息成教材
与评报同时进行的是现场实录,这是《扬子晚报》对评报制度的一项创新。评报会上,当大家热火朝天进行辩论的时候,一名速录员会将所有人的评报意见逐字逐句录入电脑,并在会后以第一时间在评报栏上张贴,同时上内部网公布,报社所有人都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评报信息。 “评报信息准确率、到达率的提高,强化了所有部门重视评报会的意识,促使评报会的气氛越来越活跃。”刘守华介绍说,评报会上,有时大家为一篇稿子、一个策划争执不下,回办公室后还念念不忘,要在网上点开评报意见,再看看自己说得是否在理;记者的稿子见报后非常想知道大家的评价,也会及时上网看看评报意见。“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个评报内容。现在,每天阅读评报意见已经成为‘扬子人’的一项必修课,网上点击率天天过百。应该说,这样的业务研究氛围大大促进了编辑、记者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因为有速录员实录,评报人发言时都认真对待、言之有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评报质量。”
关于考核——刚性制度,为提高质量导航
如果说评报是一种柔性业务研讨,那么,与评报相配套的考评标准则成为一种刚性的制度。此次改版时,《扬子晚报》制定了《采编人员绩效考评章程》,并与北大方正共同设计、安装了《考评章程》执行软件。 每天考评: 11个等次细分稿件 根据《考评章程》,《扬子晚报》将所有稿件分为A、B、C、D、E共5个大等。其中,A、B、C这3个大等又各自分出上、中、下3个小等,每个等次都对应一定的分数,每个等次的分数又对应相应的奖金收入,D则为零分,E为倒扣分。整个考核系统充分体现出“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内涵和价值倾向。 刘守华介绍说,考评办公室每天会根据5个大等共11个等次的标准和要求,给当天见报的每篇稿件、每个版面评定等次。对于获得A等以及D等、E等的稿件,考评办都必须给出评判理由。打等结果要经过值班总编的审核,再由总编辑签字确认,三道程序、三重把关。考评结果确认后,次日上墙、上网公布。 如今,《扬子晚报》编辑部走廊的评报栏里每天都张贴着前一天出版的报纸,与其他阅报栏不同的是,这些报纸结果的每个版、每条稿都盖着各个等级章,经常会有编辑、记者围在评报栏前议论打等情况,这已经成为《扬子晚报》编辑部一道独特的风景。 刘守华坦言,由于稿件等级直接影响编辑、记者的个人收益,因此,其等级的评定就成为一种最为直观的导向,这种导向逐渐成为编辑、记者的一种群体意识,使记者能够自觉不自觉地修正着自我的新闻实践,把新闻的准确性、思想性、可读性等要素作为自身新闻实践的导航仪,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申诉制度: 修正考评偏差 《考评章程》是刚性的,完全以稿件质量为标准,而新闻写作的特殊性,又决定在很多情况下,一篇稿件背后付出的劳动或社会意义往往超出稿件本身。对此,刘守华表示,考评办主任会在听取相关意见后,根据采访、策划的难度为稿件等级加权,即给同等级稿件按照一定的系数加分,充分尊重编辑、记者的劳动。这个环节同样公布上墙,做到高度透明。 如果相关编辑、记者对打等结果不满意,可以从内网上下载申诉表,填写自己的申诉理由,提交主任批准后申请复议。“申请复议的流程和打等流程一样。”刘守华介绍说,这种开放而严格的申诉流程,既体现了公平、民主的作风,又维护了考评办公室的权威性。现在,每天的考评结果加大稿件优劣的奖惩力度,已经成为编辑、记者把握新闻质量和导向的风向标。 A稿考核: 每月至少1篇 没有压力就难有动力。在《扬子晚报》,部主任虽然不需要自己拿A稿,但有组织、策划报道的责任,其业绩与部门业绩挂钩。比如,部门每个月平均每人有1篇A稿,部主任才算完成月度任务,才能拿到基本分及奖金;部门每月所获A等超过指标的部主任,在基本分基础上同比例上浮,完不成的则同比例下浮。 普通编辑、记者虽然没有A稿考核指标,但由于部主任的指标是部门人均1篇A稿,因此,为了不给部门带来负担,编辑、记者们都自觉把每月1篇A稿列为自己的刚性任务。 据了解,每个月、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所有编辑和记者的等级和得分情况都要在全报社范围内大排名,排名成绩直接公布上墙、上网,并作为年度竞争上岗、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编辑、记者奋力争先。 流程督察: 提高出版效率 如果说,选题汇集和全员评报以及考核打等是为了把稿子写好、把报纸办好,那么,《扬子晚报》建立的流程督察机制则是为了把报纸办“快”,通过对出版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考核,从制度上确立“出快稿、出快报”的出版理念。 据了解,《扬子晚报》建立了专门的流程督察室,制订了《流程督察考核章程》,调派既熟悉编辑业务,又了解发行工作的人员担任督察重任,对出版过程进行全程督促检查。流程督察从每天上午的选题会开始,到下午的编前会以及晚上每一叠版面的发稿、组版、交版,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流程设置的时间节点进行督促和考核,对延迟交版的责任人,不管是值班总编还是普通记者、编辑,都依照流程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并将考核结果在第二天的评报会上予以通报,会后上内网公布。 “值班总编常常是被扣钱最多的。”刘守华笑着说道。他解释说,每个出版环节都有时间规定,一环都不能差,如果前一环节推迟了,后面的环节势必往后推,继而导致印刷时间和上报摊时间推迟。“如果错过了早晨上班的高峰期,一天要少卖好多份报纸,报纸办得再好也没有用,没有实现影响力。流程考核和流程总监的职位是我们独创的,最初是为了准时出报,使报纸按时上报摊。实践证明,流程管理制度非常有效,为写快稿、出快报提供了最直接的保证。” ( 原载2009年6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晋雅芬)
编辑本段四、扬子晚报荣誉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公布扬子晚报数据
1.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公布扬子晚报数据
扬子晚报发行量世界排名第21位
2. 扬子晚报发行量世界排名第21位
扬子晚报名列中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第五位
3. 扬子晚报列中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第五位
扬子晚报品牌价值 一年增值5.73亿元
4. 扬子晚报品牌价值 一年增值5.73亿元 获广告主广告商最青睐的晚报都市报大奖
5.扬子晚报获广告主最青睐的晚报都市报大奖
进入中国晚报经营管理4强
6.扬子晚报进入中国晚报经营管理4强
扬子晚报蝉联全国晚报五强
7. 扬子晚报蝉联全国晚报五强
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
8. 扬子晚报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
扬子晚报获中国晚报都市报创新奖
9. 扬子晚报获中国晚报都市报创新奖
扬子晚报获评中国标杆品牌
10. 扬子晚报获评中国标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