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一积累。(12分)
⒈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下面。(2分)
2月15日一天内,吉林、浙江两省接连发生特大火灾,吞shì了93人宝贵的生命,用血的代价给人们留下了警shì:生命无价,责任如山,社会公共安全不可xièdài。
⒉默写。(10分)(任选10句默写)
⑴《西江月》中诗人陶醉在丰收在望的喜悦中的句子是:
, 。
⑵《秋词》中表现诗人与其他人对秋感觉不同的句子是:
, 。
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中,作者抒情的诗句是:
, 。
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表现春天特有景致的诗句是:
, 。
⑸《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牛郎织女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 。
⑹《西江月》里有一句与下面这句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相近,请你写出来: , 。
⑻《论语》中辩证说明思与学关系的句子是:
, 。
二运用。(9分)
⒊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各一句)(4分)
⑴有关于春的诗句有:
⑵有关于夏的诗句有:
⑶有关于秋的诗句有:
⑷有关于冬的诗句有:
⒋下面是某个文章的一个片段,请你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对错处加以修改。(5分)
⑴换用号: ⑵增补号: ⑶删除号:
⑷复原号: ⑸调位号: ⑹留空号:
深圳南方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为了俱集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今天招聘大学
毕业生时,力求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
弊端,对应聘者着重考核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是不再问毕业的学校。他们认为,任何一
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毕业来决定录用的
话,必将很难广纳人才促进发展。
三探究。(6分)
⒌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和探究的结果。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饿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在某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出过事。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6~12题。(2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⒍请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2分)
⒎本语段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来描写春花的,请你找出一个例句,并加以具体赏析。(3分)
⒏文中除了实写外,还有虚写部分,请找出来,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看法。(4分)
⒐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三种树的位置能交换吗?为什么呢?(3分)
⒑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花的诗句来。(课内的除外)(2分)
⒒语段中有你喜欢的句子吗?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3分)
⒓一位学生问老师,文中为何只写桃花、杏花、梨花,怎么不写写“荷花或者菊花”呢?假如你是这个老师,你怎么样来回答呢?(3分)
二 阅读《梦想的凳子》,完成13~16题。(13分)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的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像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处“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村支书的儿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就在这时候,他竟然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非但会误了田地的活,而且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专科学校。他的人生如果就这样下去的话,毕业了,回老家教教书,或许一辈子就这样没有波澜地过完。然而,大二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来,那时,学校办着一份自己的报刊,有一个副刊,一个月要出一两期的,他常常见有同学的文章在上面发表。他想,在毕业之前,自己要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报的副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他开始疯狂的写东西,写完后,就拿去让教写作的老师看,稍有得到赞许的,就投给校报编辑部。到后来,老师也不愿给看了,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他为此看了许多的书,也浏览了不少的报刊。然而,投给校报的许多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这些凝聚着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报社投去了几篇,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本市的日报上。再后来,他的名字相继出现在了省内外的报刊上。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更加勤奋了,因为他发现,他还有着一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这是一次笔会,一位知名作家给大家讲他自己的经历。讲完后,他颇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的,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却从来没有真正自己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张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着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这张凳子,就是突然闯进你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
最后,他笑着说:“没有这张凳子,你永远看不到梦想,更别说拥有它。”
⒔文中提到“他”明知道“桂林山水贾天下”的 “贾”字错了,为什么没敢讲出来?(3分)
⒕第四段中“这根草”的含义是指什么?(3分)
⒖为什么“他”“当画匠”、“当放电影的”都没有成功,而写文章却成功了呢?(3分)
⒗读完了全文,你对“梦想的凳子”怎样理解?你拥有这“梦想的凳子吗”?(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17~19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⑴略无阙处。( ) ⑵夏水襄陵。( )
⑶良多趣味。( ) ⑷哀转久绝。( )
⒙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⒚文章描写了三峡四季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
⒛根据课文内容,请你解释“峡”的意思。(2分)
三、作文(30分)
想像是科学进步的先导,是人类创造的源泉,是个人创新的智慧之光。假如《论语》中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来到你们学校,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会与孔子进行怎样的交流。请以“与孔子的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400字以上,文体不限。
题目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一⒈噬、示、懈、怠
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⒊略
⒋“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删除;“俱”改为“聚”;“力求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应该简化;“对应聘者着重考核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是不再问毕业的学校”应调整语序;“不再问毕业的学校”改为“不过分强调毕业的学校。”;“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或删除或修改;在“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毕业来决定录用的话”中的“录用”前应添加“能否”;“在促进发展”前添加“,”。
三⒌人生在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二、 阅读理解
一⒍春花图;花争春;春花争春图
⒎略
⒏虚写部分: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⒐不能,因为此句是与下文的内容想联系的。
⒑略⒒略
⒓桃花、杏花、梨花是春天特有的景色,荷花是夏天特有的,菊花则是秋天的,这篇文章写的是春天,故要选春天的景色。
二⒔因为一贯以来,他的一切都是由别人为他安排的,所以他不敢指点别人的错误。
⒕能考上大学的孩子
⒖因为“当画匠”、“当电影放映员”都是由父亲安排的,而“写文章”却是他自己安排的一件事,他找到了“写作”这张“凳子”,站上去,不断努力,不畏失败,终于挖掘出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所以他成功了。
⒗第一个问题“人要有自己的想法、目标、理想等;要有自信、乐观;要持之以恒;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不畏失败,不轻言放弃……
第二个问题:略
三⒘阙:同“缺”,缺口,空缺;襄:上,漫上;良:实在,的确;转:同“啭”婉转。
⒙⑴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它快;
⑵(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荡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⒚只要运用文中的词语,又能构成对偶,符合对联的格式即可。
⒛两山夹一水的地方谓之峡。
三、 作文
(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汹涌湍( )急 广mào ( )
巍然yì( )立 mù( )浴
zhào( )祸 恬( )静
2、请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走头无路 五彩纷呈 谈笑风声 惊慌失措 相题并论
风云变换 心旷神怡 摇摇欲坠 井然有序 眼花缭乱
3、解释加点的词:(3分)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及反,市罢( )
求剑若此 ( ) 明察秋毫(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4、请仔细阅读下列句子,然后进行仿写:(2分)
六年过去了,六年就这样过去了!对于母校的一草一木,我都充满了眷念之情。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清晨,还是夕照临窗的黄昏;
六年过去了,六年就这样过去了! , 。
5、默写:(8分)
1) ,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求剑若此, ? (《刻舟求剑》)
3)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 (苏轼《浣溪沙》)
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 。 (巴金《繁星》)
7)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成功的花》)
8)请任写出一句描写春、秋季景物的诗句 。
二、课内外阅读(40分)
(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1)、_______________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2)___________,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浩浩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3)__________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这几句诗(4)__________ 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已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6.将下边4个词语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空白处(2分)
A、感慨万端 B、镌刻 C、雕镂 D、悲歌慷慨
7.将这段话分为3层,用“‖”表示,并概括层意。(3分)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8.教古文的国文老师朗诵辛弃疾词、教白话文的国文老师在朗诵田汉诗时,都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9.本段写的两位国文老师都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影响包含什么内容?请你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2)
(二)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加点的词。(3分)
盖癞蛤蟆也 ( ) 鞭数十 ( )
常蹲其身 ( ) 观之正浓(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置之市,而忘操之( )
11.给这两段话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4个字)(2分)
① ②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三)、结合批注,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0分)
……来啊,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一棵大树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 陈丹燕译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幸福源于相亲相爱!
◆“孤独”一词可见树对男孩的思念。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干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幸福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千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看看,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大树总是在说“抱歉”,可该抱歉的不应是大树啊!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 大树的一片爱心在“尽力”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中的黑体字是批注的内容)
13.文中有两处写了“树感到很幸福”,其实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前一句加的批注是“幸福源于相亲相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后一句加上恰当的旁批:(2分)
幸福源于____________!(限四字)
14.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_”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15.文中的大树真让人感动,也许她还会让你浮想联翩。请你用一句诗、一句歌词或一句格言,来表达你对她的赞美。(2分)
16.请你发挥想象,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3分)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
(四)、仔细阅读书信内容,然后答题:(13分)
……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
寒假我读读什么
三毛:
我是个学生,平常课业压力甚重,在课余只能阅读一些翻译作品和中国作家的散文及报章杂志的文章。个人对文学非常有兴趣,但涉猎不多,常感心虚,现在寒假即将到了,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好好地研读,希望能有些许收获,能否请您推介一些值得阅读的好书或学习的方向。盼回音。
敬祝安好!
史及尧敬笔
史先生:
在我的看法里,念书的人往往有许多不同的心态和要求。有些人将读书当做一种松弛紧张生活的消遣,这种人,便可能看些轻松而不太费心的书本或杂志,看完熄灯安睡,这对健康有益,是极好的娱乐。也有一种人,将读书当作人生的特种兴趣,他们看书可能使有了更进一步的品味与境界,是比较深入的。更有一种人,将读书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既然是事业,使必然有计划与经营,一步一步来,慎重地挑,仔细地读,甚而阅书之后,用文字记下心得或发表感想,是更有组织的看书法。我个人,很有趣的是,以上三种心态与要求,多多少少都包括了在内,并不是只有一种心态,这么一来,时间侵占去很多,可是甘心。总觉得,既然我们身为中国人,对于丰富的中国文化使当首先去涉猎才好。思想性的文字与书籍,我爱老子、庄子、孙子和孔子。文学部分,以我的浅见,《红楼梦》与《水浒传》是白话文学中极易引人入述的两本好书,不过《水浒》后几十回便不太喜欢了。先从《红楼梦》看起是一个好开始,因为它涵盖的东西太多太广太深,而又绝对不枯燥,是伟大的书。至于翻译作品,我的看法是,要译笔好的才看,译笔好不好,细心看上数页便可了然。如果时间不够,流行畅销小说便先不要看了——除非你只是想着了消遣。要相信世界名著,它们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著作,必然不会太坏。如果一时不能看大部头的书——假设你已在看《红楼梦》了,那么西方的文学,可以先看短篇小说。我个人极爱海明威的短篇,也深喜马奎斯。毛姆的作品故事性强,初看是引人的,他的短篇也好。旧俄作家的文字中,人性的光辉明显而深刻,只怕初看的读者对于那些极长的人名会不耐烦,忍一两本,便顺了。
文学的领域浩如烟海,你信中说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很少。一个月,慢慢看一两本书,看出心得来就不错了,这么短的时光,要说什么才好呢?登堂入室需要长期的培养,用一生的热爱去对待书本都是不够的。
如果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只一个月,我便去看一本法国作家——圣尼佐培里著的《小王于》。用一个月去看它,可以在一生里品味其中优美的情操与思想。也是绝对不枯燥的一本好书。
一说文学,便很急,写来不能停,但是,你只有一个月,便就此停笔吧。
谢谢你。
祝
多些时间!
三毛上
17.当我们对有些词语不太理解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含义。请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涉猎:________________ 浅见:________________
18.三毛在信中对史及尧提出了很多好的读书建议,请从中概括出三条:(3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三毛说,读翻译作品,要译笔好的才看,“译笔好不好,细心看上数页便可了然”。我们在前面读过的《一棵大树》就是一篇翻译作品,你认为它的译笔好不好?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2分)
20.像史及尧同学一样,我们也将迎来一个寒假,这是读书的大好时机。下面是一张好书推荐卡,请你来向大家推荐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5分)
好书推荐卡 时间 2004.10
作品名称 作者 国别
作品的主要内容
我读后的感受
21.作文:(40分)
请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55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1) 先把题目补写完整,在空白处可填“流泪、任性、迷惑、寂寞、自卑、可怜”等等。
2) 截取生活中最具有影响的事件,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3)标点规范,书写工整。
2004-2005初一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略。
2、头——投 声——生 题——提 换——幻
3、度:量(长短) 度:尺码 反:同“返”返回、回家
若:像 明:眼力 是:这、这儿
4、符合例句的特点即可。
参考:1)对于母校的一桌一椅,我都充满了依恋之情。不论是在书声琅琅的课堂,还是在歌声嘹亮的琴房。
2) 对于母校的一砖一瓦,我都充满了留恋之情。不论是在活力四射的足球场,还是在明亮洁净的阅览室。
……
5、略
二、课内外阅读
6、C D A B (2分,一格0.5分)
7、第1句为一层。第二句至倒数第二句为第二层。最后一句为第三层。(3分)
第一层:总写两位老师的讲课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影响以及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二层:写两位老师上课的生动场景以及对“我”的熏染。
第三层: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影响之深。
8、 (1)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1分)
(2)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1分)
9、①使我对古今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读了许多名著,开阔了眼界,使自已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1分)
②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培养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分)
10、盖:原来是 鞭:鞭打 其:自己 其:他的
之:这一情景 之:到 (3分)
11、(1)神游山林 (2)鞭打蛤蟆 (2分)
12、(1)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2)我当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
13、合文意即可。参考:幸福源于无私奉献!(2分)
14、要。(1分)
谈看法时要有明确的内容和观点,或针对男孩子的索取,或针对大树的给予,语言通顺即可。(2分)
15、符合“奉献”和“关爱”主题的即可。参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
16、表现男孩儿贪得无厌或悔过自新的内容均可。(3分)
17、涉猎:粗略地阅读; 浅见:肤浅的见解;(2分)
18、符合文意,能简单概括,任选三条即可。参考:
① 我们身为中国人,对于丰富的中国文化便当首先去涉猎才好;
② 文学作品要读像《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名著;
③ 外国文学作品要读名著;
④ 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先从短篇开始;
⑤ 要用一生的热爱来读书;等。(3分)
19、可以参考批注的内容来谈,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作品、作者、国别、内容概括及读后感各1分。(5分)